“风光”新能源高景气有望延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1%。反映出国民经济恢复势头总体向好,制造业转型升级继续推进。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电力消费增速将进一步回升。在政策推动下,风电光伏产业高景气有望延续。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海上风电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海上风电行业市场投资研究
风电作为清洁能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海上风力发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全球海上风电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球累计装机容量约为5760万千瓦,根据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最新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515.7万千瓦,累计装机3051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一。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持续发展。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介绍,2022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516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051万千瓦,稳居全球第一。依托规模化开发与技术进步,我国海上风电的经济性大幅提高,2010—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度电成本的降幅接近56%,海上风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已降至0.33元/千瓦时左右。
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深远海风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20亿千瓦,潜力巨大。“希望通过‘海油观澜号’的建设,推动我国深远海浮式风电在核心技术、大型海上安装装备以及产业链资源整合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探索海上风电与海洋油气融合发展。”
深远海是我国海上风电未来发展方向和主战场。目前,国内发展浮式风电的水深在50米到100米之间,而中国海油油气平台的作业水深基本在100米到200米之间,从油气融合角度来考虑,将来深水浮式风电的主战场将超过100米。从技术、经济和全球海上风电探索路径考虑,浮式是开发深远海风电的最好选择。
DNV预测,2030年中国浮式风电市场装机量为500万千瓦,到2050年达到1.02亿千瓦,我国浮式风电将引领全球浮式风电发展。
闽粤海上风电市场运行现状
福建沿海全年7级以上大风的天数可达100多天,特别是湾外海岛、大陆突出部的尖端风力更强,南日岛、平潭岛、东山岛等都属于全国风力最强劲的海岛。 福建沿海多地海上风电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作为国家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近年来,莆田市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中闽海电、龙源风电、福能风电、三川风电等多家龙头企业先后落户莆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市风电总装机容量248.24万千瓦,占全省33.8%;全年风电发电量60.66亿千瓦时,占全省39.94%,当年度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全省第一。
漳州外海浅滩是我国“十四五”期间最具大规模连片开发海上风电条件的区域。今年4月,闽南地区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正式开始首桩施工作业,这是风电从陆地迈向海洋的关键一步。
该项目规划装机容量为400兆瓦,是全国首批量化使用16兆瓦及以上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的项目,对福建海上风电走向远洋深海乃至整个华东区域海上风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项目计划于2024年年底实现全部风机并网发电,建成后预计年上网电量超过16亿度。
江苏、山东等区域海上风电机组的主流机型是8.5-10兆瓦左右,广东、福建等区域海上风电机组的主流机型很快会演变到16兆瓦。
江苏省海上风电长期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22年底,江苏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1794.78MW,占比全国海上风电装机总量的38.7%,排名第一。其中,南通(5979.43MW)和盐城(5767.35MW)作为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城市排行榜的前两名,分别占比全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19.6%和18.9%。
盐城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超过7.6米/秒,远海接近8.0米/秒,是江苏省乃至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金风科技在盐城的海上风电装机量高达2295.5MW,占比接近该区域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40%。
海上风电行业报告对中国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海上风电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未来,海上风电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中国海上风电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