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鱼是江苏省传统名菜之一,属苏菜。松鼠鱼因形似而得名,鱼头和鱼尾两头上翘,鱼身改刀炸制后片片竖起,整条鱼形似松鼠,走菜时浇上滚烫的芡汁,还会发出“吱吱”的响声,像极了松鼠叫。
松鼠鱼通常可以用黄鱼、鲤鱼、鳜鱼等鱼类为原料,所用烹饪的方法为焦熘技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焦熘技法也称为脆熘或炸熘,操作流程为:主料码味后拍粉或挂糊(也可不拍粉、不挂糊),然后油炸一到两遍(不拍粉、不挂糊者炸一遍,拍粉或挂糊者炸两遍)至外酥里嫩,另起锅炒好熘汁,下入炸好的原料迅速翻匀,或者将原料装盘后浇入烧好的熘汁,代表菜有咕咾肉、瓦块鱼、松鼠鳜鱼等。
松鼠鳜鱼主要材料:新鲜鳜鱼750克、熟松子、新鲜豌豆20克、虾仁30克、蛋黄1个、鲜藕1小段(不需多,正好适合放入鱼嘴,作固定作用)
调味料:绍酒适量、料酒8克、白醋10克、白糖20克、食用盐10克、蕃茄酱70克、湿淀粉适量、干淀粉适量
制作方法:
1、准备材料。把熟松子准备好,将豌豆入水氽熟,虾仁滑油备用。
2、将鳜鱼宰杀去鳞,除去内脏后冲净血水,从胸鳍下方入刀,斜刀切下鱼头,用刀轻拍几下,使其稍扁、能立于盘中,在鱼嘴中放一小节藕段撑开、固定。
3、从鱼身脊背处入刀,贴脊骨片下鱼肉,两片鱼肉尾部相连,斩断脊骨,然后片去鱼肉上的刺。
4、将鱼肉皮朝下置于案板上,先顺着头尾方向每隔6-8毫米打一字刀,将鱼肉旋转90后每隔厘米打斜刀,注意不要切断鱼皮。
5、改好刀的鱼肉加食用盐、绍酒、蛋黄抓匀,表面均匀地裹上一层干淀粉,然后用手将两片鱼肉的边缘捏合在一起,使其炸制后形更美观。
6、锅入宽油烧至七成热,提起鱼尾将鱼身下入锅中,炸至定型后松手,使其全部浸入油内,不断用勺子往上淋油,同时下入鱼头,一起炸至微黄、捞出。
将油温升至八成热,下入鱼身、鱼头复炸至表面金黄,捞出控油,摘去鱼嘴中的藕段。将鱼头、鱼肉在盘中摆好形状。
7、锅留底油烧至四成热,下入番茄酱炒香,加少许清汤稀释,然后下白糖、白醋、料酒、食用盐5克搅匀,淋湿淀粉勾芡,起锅浇在鱼身上,点缀熟松子、鲜豌豆、虾仁即成。
烹饪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除鱼骨时不能伤肉,肉上不能带刺。改刀要均匀,不能切断鱼皮。
2、“改好刀的鱼肉加食用盐、绍酒、蛋黄抓匀”,这里用的绍酒即为绍兴酒,也叫老酒,色泽澄黄清亮,醇厚甘甜,比用料酒要好得多,料酒还是淡了些。
3、拍粉后不能停放时间过长,应立即用油炸,否则干淀粉受潮后易使改成的刀纹粘连一起,影响形状。
4、炸鱼时要用高油温,需分两次炸,第一次炸是为了快速定型,第二次则为炸熟炸脆。
5、糖醋芡汁三种味要融合,稀稠要适中。
现在的松鼠鱼与古代的松鼠鱼有什么不同?
据说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苏州就有"松鼠鲤鱼"了,乾隆曾品尝过。后来便发展成了"松鼠桂鱼"。
清代《调鼎集》中有关于"松鼠鱼"的记载:“取季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作松鼠式。油、酱油烧”。季鱼,即石斑鱼。这条记载间接证明苏州乾隆年间有"松鼠鲤鱼"的传说是可能的。
因为《调鼎集》中的不少菜肴均是清乾、嘉时的。其次可以说明今天的"松鼠桂鱼"正是在"松鼠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不同的是,古代的"松鼠鱼"是挂的蛋黄糊,而今天的"松鼠鱼"是拍干淀粉。古代的"松鼠鱼"是在炸后加"油、酱油烧"成的,今天则在炸好后直接将制好的卤汁浇上去的。
此外,今天的"松鼠鱼"在造型上更为逼真,其味酸甜可口,这些都是古代的"松鼠鱼"所难以比拟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