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医下乡、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近年来,亳州市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救治能力,不断加强基层医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缩小区域间服务能力差距,进一步减轻农村群众医疗负担,织牢群众身边的“守护网”。
(资料图)
“家门口”看病方便又省钱
“以前肠镜检查只有到市区的医院才能做,现在镇上就能完成,不用跑远路,花钱也少了,还不耽误中午回家吃饭,真方便!”近日,在位于谯城区大杨镇的谯城区第五人民医院,一位正在内镜室做肠镜检查的蒋姓村民满意地说。
肠镜检查主要协助诊断患者肠道出现的疾病及进行相应治疗,如协助诊断肠炎、肠息肉、肠癌等,对医生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今年1月18日,该院成功开通了肠镜检查业务,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便利。
“肠镜检查仪器并不难操作,难的是医院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该院内镜室负责人路绪业告诉记者,为此,他们通过医院提出申请,希望医共体牵头单位市人民医院能够选派这方面的专家医生进行支援。
2022年12月,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闫碧春来到谯城区第五人民医院,帮助内镜室加强学科建设。“在闫碧春医生的帮助下,我们不仅能开展肠镜检查,还能熟练地进行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等二级手术。”路绪业表示。
“千医下乡”提升基层水平
自2020年全省组织开展省市三级医院“百医驻村”、市县级医院“千医下乡”、乡村医生“万医轮训”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以来,我市认真部署落实“百千万”工程,选派优秀医师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市人民医院麻醉科麻醉医生赵德彩是2021年底来到双沟镇卫生院的。“受限于人手不足、经验少,卫生院在开展三类及以上手术麻醉及全身麻醉时,存在不小的困难。”赵德彩说,这也是他被聘为双沟镇卫生院对口帮扶医生的原因。
赵德彩通过对该院临床麻醉医护人员开展专科知识培训,利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提高了他们的医疗专业技术水平,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医疗团队。在赵德彩服务期间,双沟镇卫生院共开展近百台手术,无一例发生麻醉意外及术后疼痛所带来的不适,提升了卫生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截至目前,市人民医院已选派19名主治以上专业医师到医共体乡镇卫生院进行帮扶。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办公室主任程大伟表示,“千医下乡”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了城乡医疗均衡化发展,通过传、帮、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又让乡镇患者少跑腿、少花钱、看好病,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让老百姓得到真实惠。
筑牢农村健康“防护网”
除了常规的CT、彩超检查,今年年初,谯城区第五人民医院还引进了磁共振检查机器,已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我们常规地开展二级手术有腹腔镜下阑尾、胆囊切除等微创手术,患者只用住三四天就能出院。”医院副院长邹立志说。
目前,谯城区第五人民医院已由一家乡镇卫生院发展成为二级综合医院,占地面积40余亩,病床140张,医护人员105名。2017年,谯城区第五人民医院又与市人民医院成为医共体单位,市人民医院专家定期到该院坐诊、会诊、手术、授课。
2022年,市人民医院建立了医共体内双向转诊制度,乡镇卫生院接诊患者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确需转诊的,市人民医院必须作为第一上转医院;另一方面,经市人民医院治疗病情稳定的病人,根据需要可转向下级医院进行后续治疗或康复。
截至2022年底,我市已安排84名医务人员下派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以专家团队帮扶、任命业务副院长或师带徒的形式进行驻点帮扶;全市轮训乡村两级医生5266人次、市县级医院接收乡镇卫生院选派医生进修427人次。
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结合“百千万”工程,不断加强医疗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格局,不断优化分级诊疗体系,全面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夯实基层医疗“网底”,守护农村居民健康。
记者 李鹏文/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