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
不少医院取消提供塑料袋
(资料图)
但不少人依然有使用需求
为了方便市民
有些医院就引入了第三方
但近日,就有上海的网友称
在医院的取袋机上扫码免费领取塑料袋时
莫名就买上了保险
一不小心
容易掉入商家的“陷阱”
上海一名网友表示,在某医院自助取袋机上领取塑料袋时,根据提示打开支付宝扫码,随后弹出的界面却极具迷惑性,结果一不留神,莫名其妙变成了“买保险”。
上午,记者走访了深圳多家医院,有些医院直接提供塑料袋,有些则使用自助取袋机。在北大医院深圳医院的自助取袋机,根据电子屏上的指引,记者用微信扫码,没有直接出来袋子,而是进入一个公众号,要先关注后,才有袋子出来。
对于这类行为,有市民坦言,此前在其他场合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甚至还不小心掉进了坑。
市民
有个购买会员的付款选项被默认勾选了,我手太快不小心点了确认,只能自认倒霉。
记者找到了在北大医院投放取袋机的商家,该商家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客服表示,他们的取袋机,用户自助取袋都是免费的,但必须先通过观看广告或者公众号关注的方式,才能领取,这也是他们引流的模式,不过记者询问该客服,如果用户在期间误操作产生费用是否可以取消,客服仅表示“可以拨打官方客服电话咨询,会有专人对接”,并没有明确回复。
商家在公共场所提供服务时
要确保跟所描述的一致
对此,有专家表示,第三方平台通过给用户推荐相应的一些产品和服务,以此来引导用户去获取免费塑料袋,在这个过程中间,用户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不必要的消费,容易引起纠纷。
洪培林
深圳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部长
像医院这样的公共服务机构,提供广告跟服务的产品。监管部门一定要确保供应商展示的相关广告跟它们本身提供的服务是否一致。比如声称免费提供塑料袋,但最终是不是免费,以及是否有一个清晰的路径,让用户方便获取,我觉得非常重要。
律师:市民误操作
理论上可以撤销
市民如果因为误操作导致不小心购买这类产品,律师表示,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消费者在扫码领取塑料袋时,一不小心按到了购买保险,是基于误解实施的民事行为,从理论上讲是可以撤销,但实际操作上来讲可能并不容易。
赵杰 律师
在这里我们呼吁,商家要诚信经营,不要打这种擦边球。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类似的“套路”你遇见过吗?
来评论区跟场妹吐槽吧
第一现场、壹深圳客户端记者:陈潇邦
来源:第一现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