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最好是要做些个准备的。
【资料图】
二十年前,有一本书火了很长一段时间,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首词,淡淡的,不激越,不急切,色彩也不甚浓烈。
先读上阕。请注意两个字:“燎”和“干”。
大暑节气,中伏时段。热,也湿。“溽暑”。湿溽溽,粘搭搭。不舒服。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能有现代化的设施来降温、除湿、避暑。
周邦彦生活的那个时代,有什么好办法来祛暑呢?
焚香。不,是“燎”香。这就写出了时间慢慢流淌,诗人将注意力集中于看着眼前的香慢慢地“燎”出香气,“燎”却溽暑。
他选用的不是普通的香,名贵的香料——沉香,水沉香。“燎”的过程中,能够闻到香气,更看到袅袅上升的烟气。在这样静静的氛围中,因溽暑引起的内心烦躁也得以平静。
诗人在享受着寂静,也在承受着寂寞。终于,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才将注意力从眼前的香气中移开了。还不是他自己想移开,而是外面,有小精灵在屋外,在房檐上歌唱,在告诉他,天亮了,天晴了!
于是,诗人的视线便从室内转向了室外,由在室内对着香炉的出神,转到了荷塘中对一片荷叶、对片片荷叶入神。
“干宿雨”,这是个近景镜头,这是现代摄影中的“延时摄影”的手法。阳光,将荷叶上昨晚的雨珠晒干。这得多少时间啊。而这时间段,诗人似乎目光就一直聚焦于那一片荷叶,注意着叶上雨滴慢慢变小,渐渐不见了。接着,又是一个现代电影镜头的手法——“拉”,他才将视线由这一片荷叶上慢慢拉开,由近景而一个全景。许多的荷叶是那么有精神的擎着,向高空伸展。
“一一风荷举”,不是静态的照片,是动态的视频。
下阕,思绪也随风由室外、荷塘而到了远方。
那是可采莲的地方,江南;那是遥远的家乡,吴门。
我离开那里太久了,尽管,我现在是在京城,可毕竟不是我的家乡。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友朋,而是宕开一笔,问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想象,从对方落笔显得含蓄蕴藉。
是眼前的荷牵起了思念的线,将词的时空拓展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更加别致生动了。
读罢全词,你可感觉到诗人的溽暑烦闷早已得到缓解了?要不然,他怎么会放眼荷塘,遥想家乡,梦见自己和友人乘小舟入芙蓉浦?
周末,你也找一处荷塘,诵读一遍这首词,如何?
相关文章:
赏荷说莲|莲叶何田田
赏荷说莲|莲花 莲房 蜜蜂
图文|雨后,访步凤的前途荷塘
赏荷说莲|读一首古老的情诗,赏抒情的好歌
赏荷说莲|荷花与睡莲,是近亲,不是一家子
宋代的晏殊写过14首咏莲的《渔家傲》
粉笔丹青描未得,神仙一曲渔家傲
晏殊的词有画面感,造语清新,不“掉书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