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正月半是“元宵节”的俗称,亦称“上元节”“灯节”。时在夏历正月十五日。清嘉庆《松江府志》:“采竹柏结棚于通衢,作灯市,观者嬉游,或至达曙。灯有满园春、众星捧月、走马诸名色。皆刻饰楮帛,或琉璃、鱼枕、竹丝、麦秸、建珠、山东珠等为之。四周悬带,剪簇彩绘,尤极精丽,一枚有直数十缗者。”其中以华阳桥“伞灯”出名,用松江特产的“淡笺”刻纸夹纱制成,镂刻图案如山水、花鸟、戏文,透剔玲珑,清末起失传。节前数日,店肆出售各色花灯,买客踊跃。由地方人士倡议集资,采集柏枝,在县城西门口搭建彩棚张灯,搭台表演昆曲、弹词。节前,城镇年轻人结伙练舞龙灯、串马灯、荡湖船、踩高跷、连相、花鼓等游艺项目。四乡农民以自然村为单位排练舞龙灯、串马灯、提花篮等民间舞蹈。
新春伊始,到各村串舞,到正月十五夜进入高潮。灯队所到之处,分别由各村招待茶食点心。店家、市民在门前挂灯。农家点天香蜡烛,在田头竖竹挂灯,称“望田灯”。寺庙点塔灯,浦江及大航道中的船只多点亮桅灯,通夜长明。各家用简单菜肴祀灶神,称 “接灶”。接灶神后,农民吃“撑腰糕”,即普通糯米糕,俗信吃了撑腰糕,年内插秧、割稻时腰不痛。吃“稻棵圆团”,特别大,一只饭碗只能盛一只,俗信做得越大今年家中稻苗收成越好。节令食品有荠菜为馅的汤圆、馄饨,一般白天吃馄饨,晚上吃汤圆。
编辑:樊佳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