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锦绣山西 多彩非遗”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活动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和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现场发布了“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2023年度入选名单,并为入选首期计划的彝族服饰项目传承人丁兰英等20位青年非遗传承人举行了授牌仪式。
其中
云南两人入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分别是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的
彝族服饰项目传承人
丁兰英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
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李明泽
名单如下
↓↓↓
首期入选的20位优秀青年非遗传承人队伍富有活力与朝气,充分展现了践行使命奋发向上的状态。入选项目涉及服饰、刺绣、金属锻造、陶瓷烧造、雕塑、漆艺、剪刻画绘、编结和食品加工等类别,包含8个少数民族,入选传承人具备广泛性和普遍性的特征。同时,这些传承人中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自治区)级传承人7人、州(市)级传承人9人,整体技艺水平高,行业经验丰富,在各自不同领域发挥所长,持续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本次遴选过程中,在综合考虑传承人个人技艺水平和创新转化潜力的同时,还着重考评了产业带动能力。入选的青年传承人大多都通过培训学员、建厂建馆的方式,致力于产业赋能,带动当地就业,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据介绍,“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未来将为扶持对象提供线上线下培训、导师辅导、论坛交流、创作实践、对接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对青年传承人及非遗项目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青年传承人则须接受年度任务清单,承担社会责任,帮助更多人就业致富,带动广大青年群体关注和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
和小编一起来了解
云南这两位非遗传承人的故事
↓↓↓
丁兰英
丁兰英是一位从南华县大山里走出的绣娘,8岁时,丁兰英开始跟着母亲学刺绣,16岁时便开始摆地摊卖绣品。2014年,外出务工返乡的丁兰英注册成立了南华七彩彝州工艺品刺绣加工厂,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并用刺绣这门彝族传统技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扶贫初心情倾彝绣,非遗传承薪火不忘。从事彝绣行业20年来,丁兰英始终植根乡土彝绣,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在充分挖掘利用楚雄彝绣资源禀赋和产业的基础上,探索出了“非遗文化+文化产品+增收致富”的发展模式,坚持以纯手工为主,纯手工与机绣相结合,形成了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彝绣产业链发展路子,先后开发出6个系列260个种类、800多款彝绣文创产品,成立1个加工厂和8个扶贫车间。2022年,公司销售额达2000万元,带动绣娘(郎)2121名,其中有621名脱贫户和109名残疾人创收1500余万元。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彝族服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兰英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在楚雄州委宣传部的统筹推进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丁兰英积极为农村妇女、残障人士等开展技能培训,培训学员16000余人(次),带动农村妇女以及残疾人等通过彝绣增加收入,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中来,也让多年藏于“深闺”的彝绣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广泛传承,并以昂扬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李明泽
李明泽自小随父亲李兴昌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为该技艺的第九代传承人。
李明泽跟随父亲李兴昌学习贡茶制作技艺
为了将非遗文化和普洱茶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普洱茶,爱上普洱文化,李明泽和李兴昌长期对茶叶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实操培训,通过开办传习所、贡茶制作技艺传习基地,对宁洱县涉茶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向全国茶叶爱好者免费传授贡茶制作技艺。同时,在普洱学院等高校进行授课,受众学员达数千人。
李明泽带领学员采茶
长期以来,李明泽积极推动非遗跨界融合、双向赋能,不断开发创新产品;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推动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根据人类生活习惯和人体生理特征,研制推出生态健康的新型茶品。同时,通过实施培训、研学、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了普洱贡茶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体现出非遗工坊、乡村振兴产业基地的文化产业价值。
2022年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44个子项目之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让李明泽传承发扬这一传统技艺的信心大增。
如今,李兴昌、李明泽创建的传承基地,已成为部分大专院校学生及游客的实践、研学、体验基地。在李兴昌、李明泽的带领下,基地辐射茶园3500余亩、茶农410户,为带动茶农增收致富、发展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开屏新闻综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楚雄发布”微信公众号、“普洱文旅”微信公众号、“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楚雄州委宣传部、普洱市委宣传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