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海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海产进出口大国。蓬勃发展的中国海鲜市场为国际海鲜出口商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中国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加上国内水海产品供应的紧缺,使得中国的海鲜进口量逐年增加。从市场的整体来看,处在第一线的海鲜批发商利润大概只有10%-20%成,第二线的零售商会拿走30%成的利润,真正能够赚钱的,还在于制作海鲜美食的餐饮店。到了餐饮店这一销售终端,产品的利润能达到50%以上。
目前,中国是全球海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海产进出口大国。我国海鲜行业的增长率在10%-30%之间,行业正处于成长期,但市场集中度较低,排名前十的海鲜品牌市场占比不足3%。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来看,猪肉等畜肉消费的比重已从过去超过60%下降至50%以下,而海鲜消费的比重则从过去的23%提升至目前的约30%左右。
(资料图片)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海鲜行业市场发展环境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
海鲜又称海产食物,海鲜隔夜后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 包括鱼类、虾类、蟹类、贝类、软体类等品类。虽然海带这类海洋生物也常是被料理成食物,但是海鲜主要还是针对动物制成的料理为主,大部分可食用海洋生物都可以被称为海鲜。
海鲜行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海鲜店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海鲜产品本身,不同海鲜产品的利润也是不同的,普通的鱼虾,利润大概在20%左右,因为普通的鱼虾在内陆城市也可以养起来,并且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因为他们在运输的过程中基本不会因为运输环境而死亡。而名贵一点的海鲜产品利润在30%左右,比如大龙虾,澳洲龙虾等。这些海鲜产品利润高的原因就在于运输不便,而且不能大量生产,同时我们社会上都是物以稀为贵,所以这些海鲜产品的价格自然就高,所以能吃到鲜活的名贵海鲜,价格和利润都高一些,也是情有可原的。
从购买海鲜的消费场景角度来看,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个人/家庭消费,另一个是海鲜餐饮店,包括海鲜大排档、海鲜自助、商超等场所。目前,海鲜是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应用场景。受疫情影响,2022年上半年,虾和巴沙鱼的出口量实现增长,由于需求旺盛和价格上涨。然而,下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高通胀影响了消费者情绪,并导致各大市场库存增加,从而导致2022年下半年出口量迅速放缓。
2023年海鲜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2022年,越南渔业经历了大幅复苏和增长的一年,尽管上半年和下半年之间存在较大波动。2022年前11个月,越南海鲜出口额达到1020亿美元,同比增长28%。数据显示:东部地区的居民海产消费量高,且市场下沉渠道容易打通;而西部地区的海产消费量较低,受冷链、交通等因素制约,市场开发难度较大。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海鲜消费的增长势头迅猛,增长率在10%-30%之间。可以预见,目前我国海鲜行业正处于成长期,未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物流的发展,市场仍将持续保持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安全和品质的需求不断提高,一些海鲜企业开始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通过提供更加优质的海鲜产品来提高盈利水平。同时,政府也加大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力度,为海鲜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这也有助于提升海鲜行业的盈利水平。
2020-2022年,中国海鲜行业总体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2020年中国海鲜市场规模达到约6900亿元人民币。2021年,中国海鲜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4%。而预计到2023年,中国海鲜市场规模将突破7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约为5.2%左右。
据中国官方数据,海鲜消费在中国分布不均。在东部沿海地区,海鲜消费量很高,而内陆地区则相当低,冷链运输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产在内陆地区的消费。中国在全球海鲜市场创造了巨大的需求。根据荷兰合作银行的报告显示,未来几年,中国很可能成为200亿美元的海鲜进口市场。中国人消费力的提升是全球海鲜产业发展的动力之一。中国在全球海鲜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渔业产量和市场需求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全球价格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海鲜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海鲜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海鲜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欲了解更多关于海鲜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海鲜行业市场发展环境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