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们只能在小区院子里或路边树下打牌,碰到高温、下雨等天气,只能窝在家里。现在社区有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场地干净、宽敞明亮,设施齐全,还有空调,我们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家住秦淮区俞家巷社区的孙为民开心地说。
今年上半年刚投入运营的瑞芝康健俞家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位于寸土寸金的新街口地区,不仅有助餐室、娱乐室、助浴间、老年大学教室,还设置了床位,可满足老人日托、短托服务,同时有“时间银行”站点,推广互助式养老。
十年来,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提速加提质,像俞家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样的专业化运营站点,从8个激增到1300多个,实现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从简单照料到综合护理、从传统护理到智慧养老的变迁。
“一站式”居家养老,幸福只有“一碗汤的距离”
15日上午11点,在悦华洪武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近百名老人正在排队取餐,盐水虾、红烧鸡腿、洋葱炒肉片、蒜泥土豆丝、蚝油生菜等十几种菜式,飘出阵阵香气。
“天气太热了,不想烧饭,这里有人专门负责营养搭配,吃得特别健康。”老人们纷纷说。
家住马府新村的王秀芝,快80岁了,每天到中心就餐成了习惯。老人告诉记者,以前吃饭都是凑合,现在在这里吃完饭,再去旁边的郑和公园散散步,回家午睡,下午约几个老友在这里打牌聊天,晚年生活算得上丰富多彩。
悦华洪武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位于老城区秦淮区郑和公园内,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设置了中心厨房、中医康复、智慧养老、邻里中心、志愿服务、老年大学、运营中心、特色照护八大功能。该中心与传统养老机构最大的不同是其“综合性”,可满足老人从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医疗管理、精神关爱到临终关怀等一系列需求。
“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群体舒心更安心的场景,在南京比比皆是。我市依托社会化、专业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阵地,生动实践着让幸福只有“一碗汤的距离”。
“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使得居家养老服务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一种重要模式。功能齐全、服务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好满足了老人在家养老的需求。”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周新华表示。
政府购买服务,一年提供居家上门服务1297万人次
对于“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运营站点的快速发展,被称为“南京养老第一人”的韩品嵋感触最深。
“十年前,南京正规的养老院很少,更别说专业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了。”韩品嵋回忆。1998年,50岁的韩品嵋从工厂下岗后开办了一家养老院,1999年成立了协和老年大学,2001年成立了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
2003年,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受鼓楼区民政局委托,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为高龄、独居等9类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这一创举当时引起全省乃至全国的强烈反响,得到广泛好评,继而在全省推广。
目前在我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已经常态化,内容涵盖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助餐、紧急救助、精神陪护等多个方面。
据市民政局统计,2012年,像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这样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在南京仅有8家。
2012年以来,我市着力破解养老服务配建设施不足、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短缺、存量资源改建养老设施限制多等难点、堵点问题,精准精细解决养老“刚需”之困。比如建立“四同步”机制(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每年审核项目控详超过160个,确保配建到位。这些用房无偿交给养老服务机构,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迎来爆发式增长。
根据最新统计,全市“1+12”个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实现市、区两级全覆盖,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覆盖70%以上街镇,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69个,服务内容涵盖助餐、助浴、助医、上门探望、上门护理、精神关爱、开展家庭养老床位等多个方面。
仅2021年,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提供居家上门服务1297万人次,惠及64.66万老年人,帮助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家中或社区解决“吃饭难”等基础照料难题。
从自助到智能,高科技助力居家养老悄然蝶变
南京现有户籍老人超过163万,96%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随着形势的发展,单一的养老服务已不能满足老人的实际养老需求,资源整合和集聚是大势所趋。
十年来,除了居家养老、助餐服务、日间照料中心、嵌入式养老等模式,适老化改造、喘息服务、综合护理站、智慧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都在我市进行着探索。
家住洪武路街道34标13号的耿典夫就是受益者之一。前不久,老人家中完成了适老化改造:卫生间加装了一字形扶手、防滑垫;厨房安装了烟雾、燃气和水浸监测报警器;房间里防撞条、感应夜灯等一应俱全。
“这套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装修的,卫生间和客厅交界处还有高低落差,很不方便。”耿典夫的老伴对记者说。
针对耿典夫家的实际情况,秦淮区通过购买服务,委托三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改造,高低落差处转眼变成小坡道。“可以坐在防滑浴椅上洗澡,脚下还有防滑垫,垫子是橡胶的,赤脚站上面不冷不滑,柔软又安全……”耿典夫的老伴拉着记者进了洗手间,逐一展示。
与适老化改造项目相伴相随,我市率先在全国启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老年人在家即可享受与养老机构“院内老人”同等服务,瑞芝康健、三槐、悦心、悦华等养老服务企业纷纷参与。
“目前,全市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8700多张,相当于80家中等规模养老院。”周新华说。
不仅如此,养老服务“智能化”趋势明显。以江宁区“小江家护”为例,该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整合社会、社区、机构养老资源,截至去年底,累计开展上门照护服务160万次,开展助餐服务150万人次,接听和拨打电话55万通。
2014年以来,南京先后被批准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在医养结合、社会参与、养老评估、政策创制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民政部门表示,目前,我市正推进面向老年人的“互联网+护理”和“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养老服务逐步实现“主动办”“码上办”“网上办”“移动办”“全程办”,朝着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马道军)
关键词: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新型养老模式
养老服务智能化
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