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溧水,有一条被严重低估和忽视的街:洪兰集镇的太平西街,我称之为溧水“清明上河园”。
洪蓝历来是人烟稠密,商贾云集,货物丰富的一个富庶之地。因其具备水陆运输方便,交通发达的地理优势,而成为一时繁华的商埠和集市。
太平西街位于洪蓝街道和农贸市场西面河的对岸,与河道平行而建,原先应该和现在的农贸市场是河两岸并列的两条街。
人们更多的记住了现在的洪兰街道和农贸市场,往往忽视了与之平行的位于河西的太平西街。
太平西街长约千米余,宽约十余米,说是街,其实是一条狭长的巷子更准确一些。两边是高低不同的房子,屋子前多有玻璃门厅,在原来基础上圈出一个小小的院落。院子之间有各种各样的树,枣树、榆树、香樟,有的也种一凼丝瓜,沿着院墙攀爬,直至二楼的阳台护栏,郁郁葱葱就像一面绿色的屏障。
两排房子之间,是一条不宽的水泥路,走在上面,觉得安静,幽深。我一直想,以前这路上也许是青石板的路面,在两边房屋的遮蔽下,来来往往的小商小贩们,或坐地吆喝,或挑着担子叫卖,或赶着毛驴,驼着刚刚从码头卸下的货物。路面的踢踏踢踏脚步声,或由远而近,或由近及远,就像从历史的深沟里吹来的凉风,沁人心脾。
在多少年前,这里一定是热闹非凡,比肩接踵。吆喝声、叫卖声,人声、犬吠、鸡鸣混合在一起。既然是街,而不是巷,那一定是物丰人盛。况且,洪蓝又是一个商埠繁华之地,水陆漕运码头。可以想见临水的一条唯一叫西太平西街的,而今怎么会如此寥落呢。
我在想,如果那条窄窄的太平街依旧铺上青砖,门前安放一对一对的石当,各个沿街的门沿,摆放的是洪蓝的土特产:牛肉干、玉带糕,一把把碧绿的芹菜。来来往往的顾客,叮叮当当的车铃和自产自销菜农沿街的吆喝声音,紧贴西街和河沿戏台传来的戏曲声、锣鼓声,映着河面红红绿绿的灯光,桥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那么,洪蓝昔日的繁华,今日新农村的欣欣向荣,在沿河两岸,映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一定大放异彩。
西街依然在,乡情还如故。只要一点火星,划一根火柴,就会点燃那蓄积已久的火把,“繁华鼓角夜市欢,热闹声声彻万家”,一定会重现洪兰历史上的繁华,那比肩接踵、乡情氤氲的一条古街旧巷定会发出新的异彩。
凭空造一个古街老宅,还不如让一条原本的老街,掀去历史飘落在她身上的尘土,再现当年的风采,那一定更有你想象不到的蓝溪风韵,显现出溧水式的“清明上河园”的景象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