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来,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国产替代红利及资本热潮的驱动,诞生了一大批芯片厂商。这些芯片厂商迅速从一个点切入,拿下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也随之面临了激烈竞争的红海市场。为了避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陷入厮杀,这些厂商不得不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国内芯片行业真的太卷了,做产品卷,价格卷,销售策略卷,现在就连产品线的扩展也在“卷”。卷向了哪里?一个方向是电源管理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已成为国内不同领域、规模不一的芯片厂商争夺的热门领域。在所有电子相关的产品中,电源是最基础的需求,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功能和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电源管理芯片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这些厂商都看中了电源管理芯片
(资料图)
据半导体行业观察获悉,国内某射频巨头在寻求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的增长机会,目前正在招聘电源管理芯片领域的人才。
对于射频芯片这个赛道而言,其中的玩家无不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一方面,射频芯片市场还牢牢把握在国际大厂手中,目前全球射频前端芯片产业拥有日趋成熟的产业链,行业壁垒很高;另外,国内射频前端行业涌入大量新进入者,使得射频前端行业的无序竞争加剧,特别是部分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
而且半导体行业下行周期,对于国内一众主要聚集在消费市场的芯片厂商而言,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冲击,对公司的业绩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所以,射频芯片厂商为了不断发展自己的战略高地,不仅需要向射频芯片上游和高端模组产品进行布局和投资,走向更高价值链端。而且还要开拓多元化的业务。
看中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的还有诸多国内的闪存芯片供应商,闪存芯片包括NOR Flash和NAND Flash。目前NOR Flash市场的行业集中度较高,随着英飞凌(收购赛普拉斯所得的业务)和美光逐步退出占比较大的消费类 NOR Flash市场,转攻工业和汽车等高毛利市场。目前,全球 NOR Flash 市场主要由华邦、旺宏、兆易创新和英飞凌四家厂商主导,合计约占据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SLC NAND Flash的市场格局与NOR Flash市场类似。
而与此同时,国内其他NOR Flash厂商也逐渐多了起来,大陆厂商中还有普冉股份、恒烁股份、芯天下等,这些厂商的市占率逐年提升,NOR Flash也呈现出了多元竞争格局的趋势。但是闪存芯片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价格压力也较大。这些闪存芯片厂商要维持高速增长,必须要拓展多元化业务,寻求新的增长点。
兆易创新作为大陆*体量的NOR Flash厂商,这几年逐渐形成了存储、MCU、传感的多元化产品布局,而且其MCU和传感芯片已经开始放量产生营收。根据其财报数据,2022年兆易创新的总营收为81亿元。其中,存储芯片的营收为48亿元,占据总营收的59%;MCU芯片的营收也相当可观,MCU的营收为28亿元,占比34%,表明该领域的市场需求和产品竞争力不断增长;而传感产品的营收为4亿元,占比5%。
不过自2021年开始,兆易创新又进一步扩展了电源管理芯片(PMIC)这一产品线,围绕MCU相关应用推出了GD30系列的电源管理芯片(PMIC)。兆易创新看中的是TWS细分市场,在TWS应用中,电源管理芯片一方面负责充电仓内部的电池充电,另一方面负责充电仓内部电池升压输出、并且为耳机快速充电。此外,实时的安全防护功能也需要依赖PMIC实现,防止内置锂电池过充、过放、过流、短路等情况发生。TWS耳机每年出货量以亿计,这也反映了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度。相比其他单独的电源管理芯片厂商而言,MCU+PMIC的打包方案是兆易创新的一大卖点。这种集成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了更便捷的选择,减少了设计和集成的复杂性,同时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成立于2014年芯天下也是一家从事代码型闪存芯片研发的公司,其能提供从1Mbit-8Gbit宽容量范围的代码型闪存芯片,覆盖范围较全面的厂商之一。
近些年来,芯天下也已经由一家闪存芯片厂商逐渐延伸出MCU和电源管理芯片多品类的厂商。目前芯天下提供的是8位通用MCU。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2023年4月19日,芯天下发布了四款电源类的产品,包括2款LDO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充电管理芯片、马达驱动芯片。而且还透露出还有多款新的电源产品即将推出,可见对电源管理芯片的布局下了重棋。
恒烁半导体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也是NOR Flash,其也发展了MCU产品。2022年公司的营收为4亿元,其中NOR Flash实现3.49亿元,MCU收入8219万元,因其产品主要销往的是消费电子领域,所以受市场影响较大,同比下降24.76%。而且单价也有所下降,恒烁股份销售占比最高的NOR Flash 32Mb 容量产品平均单价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10%,MCU 产品平均单价同比下降约15%左右。
不过与兆易创新和芯天下的策略不一样,在闪存芯片和MCU之外,恒烁半导体选择发力的是AI芯片。恒硕的战略布局是立足存储,发展控制,布局AI三位一体。其正在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展开基于NOR闪存技术的存算一体终端推理AI芯片的研发,并设计了用于IoT应用的超低功耗CiNOR芯片。而且恒烁还在推进基于MCU的AI应用部署和模型量化研究。在MCU中集成AI是目前行业的一个热门发展趋势,新兴的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Tiny ML)将推动越来越多的超轻量AI 算法模型在 MCU 芯片上运行,这也是MCU巨头厂商们的做法。
综合看下来,这些闪存芯片供应商的发展路径是:闪存—>+MCU—>+电源管理芯片或其他如AI芯片等,最终成为一家平台型公司。
分析这背后的发展逻辑,从产品的应用和需求上来看,闪存芯片通常要和电源管理芯片以及MCU搭配使用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单元,其中闪存芯片存储运行代码,电源管理芯片管理电源供电,MCU控制程序运行。闪存、MCU和电源管理芯片作为基础电子元器件,主要应用场景和客户群体相似,闪存芯片的客户也大都有电源管理芯片和MCU的需求。所以这是一个正常的产品延伸扩展逻辑。而且这有助于在市场下行周期的时候,增加其他产品线的收入来源。
无论是射频芯片领域还是闪存芯片领域的玩家,通过利用在自家主要产品所形成的销售资源,配以MCU、电源管理芯片等打包的方案来增加客户黏性,不失为一个战略良策。
越来越拥挤的电源管理芯片赛道
可以看到,电源管理芯片已经成为国内大厂商多元化产品布局中很重要的一步。而为何这些厂商都不约而同的去做电源管理芯片?要知道,仅在大陆,目前就已经有20多家上市企业都在做电源管理芯片,包括晶丰明源、圣邦股份、南芯科技、艾为电子、必易微、希荻微、赛微微电、帝奥微、圣邦股份、英集芯、臻镭科技、瑞芯微、思瑞浦、全志科技、天德钰等等,还不算没有上市的大批电源管理芯片厂商。
在这样拥挤的赛道中,却依然有前仆后继的厂商在加入,其中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一是电源管理芯片庞大的市场空间。电源管理芯片属于模拟芯片类别,模拟芯片还包括信号链芯片和传感器等,从消费电子到航空航天,几乎所有电气和电子系统都使用电源管理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占据模拟芯片市场的一半多。据Gartner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源芯片市场规模约130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00亿美元,复合增速约15.4%。另据国际市场调研机构TMR预测,到 2026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565 亿美元,2018-2026 年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0.7%。
再一个是电源管理芯片的门槛相对降低,对于当下众多有能力的公司来说进军中低端电源管理芯片已经不是大问题。随着国产市场渐渐向本土电源管理芯片打开大门,也让更多的厂商有机会试水。
然而,随着这些厂商纷纷涉足电源管理芯片领域,让原本竞争已经相当激烈的市场将变得更加激烈。电源管理芯片是高度成本驱动的市场,也不是非谁不可的*供应商来供应,所以为了保持竞争力,价格战是电源管理芯片厂商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强如德州仪器,也不得不妥协。
最近模拟芯片巨头德州仪器(TI)“无底线降价”的消息已经吵得沸沸扬扬了。TI所降价的对象正是电源管理类芯片。据“手机晶片达人”5月12日的消息,TI在中国台湾市场,针对电源管理IC大幅降价2成-3成。为了抢市场占有率,据悉TI的降价没有固定幅度和底线。这让刚刚起来的国内电源管理芯片厂商压力更大。
但不得不说,国内的电源管理芯片厂商近几年的发展速度确实不慢,一个重要的信号就是,在电源管理芯片相关领域的并购案正在出现。2022年6月6日,琻捷收购聚洵半导体,琻捷创立于2015年,是国内汽车传感芯片供应商。聚洵主要产品为电源芯片和信号链芯片。两家合并之后将重点发力车规级传感芯片和电源芯片的整合和集成;2023年3月15日,电源管理芯片厂商晶丰明源发表公告,将收购南京凌欧创芯电子有限公司的38.87%股权。凌鸥创芯核心产品为 MCU 芯片。公司的电源管理芯片和电机控制驱动芯片能够与凌鸥创芯的电机控制 MCU 形成整套电机驱动解决方案。国内电源管理芯片厂商正在做大做强。
写在最后
电源管理芯片、MCU、传感器甚至是闪存芯片,多产品线的组合布局已经成为国内芯片厂商不得不走(juan)的一条路,因为大家都在朝着这个趋势发展。这种多产品线的组合布局,也将是他们对冲风险的一大举措。他们可以随着需求变化、供给变化以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升级,形成不同业务爬坡期和爆发期交替叠加,从而实现长期稳健的持续成长。
但是这种相似的发展路径,将更加考验他们性能、功耗和性价比。宇宙的尽头还是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