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拨通急救电话,到救护车到达现场,平均用时14分1秒;在医院里,可以看到每一辆救护车的实时情况;患者在途中,医生即可开展远程会诊、做好医疗准备……在浙江,数字化改革大大提升了院前急救能力,有效“提速”救命时间。
数字赋能 比原来缩短1分40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急救反应时间就是从拨打急救电话,调度员接起电话那刻,即开始计时,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这段时间就叫急救反应时间。
目前,浙江省平均反应用时14分1秒,比原来缩短1分40秒。
在“浙里急救”应用上,相关人员可以看到全省每一辆救护车的实时情况。
位于浙江省人民医院的省急救指挥中心,大屏幕显示“浙里急救”应用的实时动态,工作人员可以看到每一辆救护车的实时情况。如想了解远在衢州的救护车工作情况,点击相关链接,就可以查看当地一辆救护车的出车情况,地图上可以看到患者的定位,同时可查询救护车的驾驶员、车上的医生、救助的患者等各类信息。如远在庆元县的一辆救护车已接到患者,还有2分钟可以到达医院,医院可即时得到相关信息。
多重定位 实现“秒接秒派”
除传统120电话呼救外,应用在“浙里办”提供“一键呼救”入口,根据呼救者授权自动获取呼救者手机定位,实现患者与救护车双向实时位置共享。
呼救者在手机端可跟踪接单、派车、出车、到达等急救进度,实时查看救护车行车轨迹。针对一些老年呼救者不能熟练操作手机等情况,应用在收到120电话呼救后自动向其发送短信,点击短信链接即可获取相关信息。
该应用连通移动运营商的基站定位数据,能够在口述地址不清的情况下及时获取120呼救地点定位,辅助调度员快速受理派车申请、调度急救资源,实现“秒接秒派”。
调度指令同步发到接诊医生、驾驶员手机端和车载平板端,车载平板实时规划最优交通路线,引导救护车第一时间将病人送到最近的医院。同时,应用可自动分析120来电位置及所属辖区,省急救指挥中心可跨区域对“120”进行业务指导,必要时可将患者向更高级别医院进行急救转运。
“上车即入院” 在车上边走边治
浙江将原先急救流程中确认现场地点、安排车辆和医生、通知呼救者、通知接诊医院等4个线下人工环节整合为线上一体化流程,将原来车上只能做体征监测的“边走边查”模式提升为同步会诊的“边走边治”模式。
通过“健康大脑”共享患者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随车医生可及时获取患者既往诊疗、体检等健康信息,同步向接诊医院急诊室传输患者生命体征、车内监控视频等实时信息。
浙江在全省二级以上设置急诊科的医疗机构推广部署“跨地区救护车到达预通知”功能,在途中即开展远程会诊、在线指导,帮助接诊医生提前制定抢救方案,做好医疗设备、抢救药品等各项准备,形成院前急救“现场-车辆-医院”即时连线、多方协作、连续服务的高效闭环。
“浙里急救”应用已在全省11个设区市和90个县(市、区)落地,数据驾驶舱已实现和全省74家急救中心数据互联互通,57家急救中心实现和高速救援部门联动,累计接收呼入电话量4619185次,出车任务量2028320次。
//
资料/浙江发布
编辑/沈如意
版式/沈如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