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产业的新赛道上,吉林再次赢得绝佳“道次”。
近日,随着三一通榆大容量风机碳纤维技术应用示范风场220送出工程竣工并正式投运并网,标志着吉林省白城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将突破1000万千瓦,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城市”。
(资料图)
眼下白城市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城市”,可以说意义相当重大。
这里的新能源产业不仅为能源发展增添“新底色”,更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风力发电机迎风旋转,光伏板熠熠生辉……半个月前,中国吉林网记者驾车行驶在吉林西部,高速两侧闪过一道道独特的“风光”,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记。
中国吉林网之所以抛出这个“片段”,其实想表达的是观白城如何用优势激活发展。
白城作为吉林省西部新能源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是全省新能源起步最早、发展较快的地区。2021年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项目启动,白城市作为全国唯一的风电本地消纳综合示范区和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新能源发展也按下了“加速键”。
几年的时间里,白城这片土地见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生动实践,走出一条新能源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坚强的电网是清洁能源高速发展的“承重梁”,担负着能源输送和消纳的重任。
数据会说话。
国网白城供电公司牢牢把握区位优势,2022年全年共推进24项基建工程建设,舍力风电三期、大安大岗子风电、华能通榆风电200万一期、华润大安风电220千伏送出工程相继投产。迈入“十四五”以来,白城电网新建及扩建500、220千伏变电站及开关站6座,新增220千伏输电线路1025千米,形成了以500千伏甜水、向阳、昌盛变电站为核心,以9座220千伏变电站(开关站)为支撑点的坚强智能供电网络。
截至5月24日,白城市新能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未来还有近5000万千瓦有待开发,力争到2035年,白城市风电装机2000万千瓦、光伏装机1500万千瓦。
链上发力,配套产业蓬勃发展。
在白城,扎实的产业优势,正为这里初步构建起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协同跟进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了从整机到零部件全程配套的全产业链。
为精准聚焦,咱们就以“重要单元”通榆为例:
近年来,通榆在清洁能源开发上,目前已经构建了风电、光伏、生物质、光电“四位一体”的清洁能源开发格局。在风电装备制造上,大到风机整机、小到紧固小件;上到叶片,下到地下线缆;内到螺丝,外到整件,所有风机部件,在境内全部都能够生产,通榆真正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集风电主机叶片、塔筒、机舱罩、电机、紧固件等风电全产业链“一站式采购”的城市。从清洁能源开发指标上看,通榆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吉林省清洁能源开发第一大县;从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上看,通榆已成为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最全的地方;从科技创新实力上看,通榆已成为中国新能源科技创新实验基地。
此外,以“三一”为龙头的风电装备制造百亿产业集群。近两年,在通榆全面推进“能源大开发”的背景下,全国知名风电装备制造业项目纷纷落户。全国前10的风电主机制造企业,已经有3家落户通榆,“专精特新”的风电零部件生产加工企业,也纷纷投资建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
聚合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抓住新能源建设这个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东北地区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城市”产生背后,投射出吉林省在新能源领域的“大棋局”。
此前,吉林省发布《吉林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支撑工程和实施机制。
《规划》明确,到2025年,吉林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涵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资源开发、应用服务等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高质量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于吉林振兴突破有何重要意义?
“合理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吉林省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对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会直接拉动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就业,以及可持续转型。”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代栓平告诉中国吉林网,清洁能源的开发是吉林省主动调整能源结构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为制造业的清洁化、低碳化、绿色化转型,为吉林省和全国 “双碳”目标如期实现保驾护航。
乘势而上,绿电潮涌。
当下,无限“风”“光”在吉林!
原标题:新发路观察+丨东北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城市” 在吉林诞生,意义非同寻常
编辑:张玥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