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监会披露,《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使用香港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服务暂行规定》自7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允许内地券商或者其从事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的子公司,将香港机构发布的就港股通股票提供投资分析意见的证券研究报告转发给客户;允许内地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委托香港机构,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管理的参与港股通的证券投资基金,提供关于港股通股票的投资建议服务等。
简而言之,内地券商从此可以合规地转发香港机构发布的针对港股通股票的研报了。那么香港机构的研报对投资者有多大的参考价值呢?这一规定的实施对内地券商的投资服务业务又有多大的促进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内地券商可转发香港机构研报完整版有助解决两地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每经记者 王海慜 每经编辑 谢 欣
近期,证监会再出强化互联互通的配套政策。证监会新闻发言人6月29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使用香港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服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7月1日起施行。
对此,多位内地券商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举旨在持续推进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和沪深港通、债券通等政策一脉相承。还有资深香港资本市场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该规定的实施有助解决内地与港股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痛点。
港股研报影响力不容忽视
随着沪深港通的开通,近年来内地投资者对港股的参与度逐步提升。
据港交所的统计,去年港股通全年交易日总计230日,日均交易量(买卖合计)达98亿港元,较2016年增长60%;全年资金净流入金额达3399亿港元,较2016年增长40%。同时,港股通每月日均交易量占港股市场整体交易量的比例,已由年初的3.6%增长至年底的6.3%。港股通资金正在港股市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总体来看,目前港股市场仍是各路外资机构的天下。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面对的对手盘不少是国际资本大鳄。
在此过程中,内地投资者与港股市场参与者之间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开始浮出水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与一些投资港股的机构交流中发现,内地投资者想要获得完整的香港机构研报并不是容易的事。
某位以港股为交易重心的私募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其获取港股的研报资讯主要通过内地几大金融信息平台和部分第三方研究机构。
“不过在内地金融信息平台上看到外资机构的港股研报几乎都不是完整版的,只能看一个摘要。而第三方研究机构会有一些原创的报告,写得不错。”该私募人士表示,“现在能获得不少资讯,如果能看到完整的港股研报那当然最好,但肯定要经过授权。”他表示目前其开户的内地券商还未主动提供转发香港机构研报的服务。
在采访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发现,由于港股市场以仙股为代表的“僵尸公司”占了较大的比例,而目前港股通覆盖的港股占港股市场主流公司近一半的比例。因此从价值投资的角度,香港本地机构发布的研报的确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此外,长期以来A股投资者的印象是,内地券商的研报对A股定价的影响力较弱,不过由于外资券商在港股市场始终拥有最大的市占率,因此外资券商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通过研报影响港股的定价,其影响力不容投资者忽视。
有助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对于规定出台的初衷,证监会发言人表示,“随着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逐步深化,港股通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内地投资者对港股通标的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和投资顾问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香港机构在港股通标的分析师数量、研究能力、研究便利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与境内证券研究机构互利合作、相互支持。”
对此,多位内地券商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项规定应可视为持续推动两地市场互联互通的相关配套政策。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主管程实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此举旨在加强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和沪港通、债券通等政策一脉相承。
某资深的香港资本市场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觉得是非常正确的方向,有了这个政策,今后内地投资者可以更全面地看到一些大型有规模的券商硏究报告。目前内地投资者可以看到的香港研报还不够全面,这个有助解决内地投资者与港股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痛点。”
同时他也提醒道:“投资者也要关注香港报告的独立客观性和品质,尤其是对中小盘股,港股市场的中小盘股波动性较大,其中暗含巨大风险。”
据他介绍,“由于信息不互通,有些心肠不好的香港中小盘股的庄家,会用一些带有误导成份的报告迷惑投资者,从而推高股价获利。”
而存在这类问题的小盘股在港股市场不是少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如去年5月,香港知名财经评论员David Webb发表了《“谜之网络”:50只不能买的港股》一文,这成为去年6月底港股市场的细价股(小盘股)暴跌的导火索。而“50只不能买的港股”中部分公司的管理层还受到香港证监会和廉政公署的“高度关注”。经过这一年多的验证,“50只不能买的港股”中的确存在大量问题股,其中大部分公司2017年年报亏损,还有一些公司涉嫌公告作假。对此事件,上述香港资本市场人士表示,“有市场人士站出来这样做,可以令那些‘恶庄’不敢这么大胆,而香港证监会也已成立了专责小组清查这些公司。”
自备较强国际研究能力 内地券商对加价出售外资机构研报说“不”
每经记者 王海慜 每经编辑 谢 欣
根据《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使用香港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服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内地券商可以合规地转发香港机构发布的针对港股通股票的研报了。在规定施行一周后,内地券商对此有何反映呢?内地券商是否会成为香港机构研报的“代理商”,从而获得一定收入?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多家券商的研究所人士。
内地券商重视港股研究
对于内地券商可以合规地转发香港机构发布的针对港股通股票的研报一事,日前,某位以海外业务见长的内地券商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预计转发香港其他机构的研报,可以理解为就是买人家的研报。然后券商在采购后发给自己的付费客户,毕竟客户在券商开户交易也是要花佣金的。
就规定对内地券商研究所的影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多位内地券商研究所所长进行了采访。某中小券商研究所所长向记者表示,上述规定旨在使内地券商使用香港机构的研报变得合规,但研究所应该很难通过转发香港机构的研报盈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多方采访后发现,目前真正启动转发香港机构研报的内地券商并不多。某研究实力较为突出的大型券商研究所人士向记者表示,其所在券商研究所还未提供转发其他香港机构研报的服务。
某中型券商研究所的销售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应该也不会刻意转发,在客户有具体需求的时候才会。不过目前还没有签约客户向我们提出转发香港机构研报的要求。”而对于转发研报,券商如何付费、收费的问题,她表示,“据我们从某外资大行了解到,转发他们的研报是需要付费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对于为我们公司年贡献收入高的星级客户,如果他们有需求,我们有动力自己花钱,为他们采购香港外资机构的研报。”不过她也表示,“我们不会去做向外资行采购研报,然后再加价卖给客户的事情,这太LOW了。”
在采访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事实上,目前不少内地券商已经可以为客户提供AH股的一体化研究服务。某位以海外业务见长的内地券商非银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未来互联互通是趋势,而两地研究资源共用本来就是大券商现有方案。她表示,其所在券商一直以来就是AH股一起提供研究服务,而内地其他几家龙头券商,在香港都有子公司,也可以提供研究报告共享。
而上述大型券商的研究所人士也指出,公司自身就已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研究能力,对港股通的股票覆盖面较广,“通常我们会向客户转发增加的港股研报。”他这样表示。
随着内地和香港之间资本市场的不断融通,近年来,不少内地券商加强了研究人员在香港的投放。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某中型券商的半导体行业首席分析师目前就挂职在香港,而该券商在香港的研究团队也为其签约客户提供研究服务。这样的情况在大型券商中更为普遍,据记者了解,去年营收排名前10位的内地券商都已在香港配置了研究团队。不仅如此,一些中小券商也在香港设有研究团队。
也有分析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赴香港上市,熟悉内地市场的内地券商在对这些内地企业的分析、定价、商业模式的理解上可能比外资券商更有优势。
内地投资者不断接轨国际
除券商在加快国际化步伐外,内地投资者的国际化视野也随着互联互通而逐渐开阔。某资深的香港资本市场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在他看来,近年来,内地投资者接轨国际的程度在不断加深,这主要得益于四方面。
“首先,一些大型的国际券商,如UBS(瑞银集团)等早已经在内地布署,设立合资及控股子公司,他们在内地发布的报告同样具有国际视野。其次,可以看到,这些年内地二级市场的各路机构举办的各类海外投资峰会越来越多,嘉宾的素质以及内容也有提升,这对提升内地投资者的海外投资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另外,这些年,内地的不少媒体也有很多引用海外的硏究报告,媒体的传播使境内外市场的消息更为互通。而且近年来,内地的资管行业也越来越越国际化,他们对境外市场的相关投资者教育做得比较好。”
此外,内地券商对近年来投资者的国际化投资视野不断开阔和全球资产配置意识逐步提升也有着深刻印象。
中金公司财富服务中心副总经理乔博日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全球资产配置是海外成熟投资者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中国投资者海外配置资产规模呈现高速增长,其增长速度甚至要快于投资者财富增长的速度,这表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放眼全球,重视海外资产配置。
她指出,海外投资能吸引内地投资者是有多重因素,如相比A股,港股、美股“牛长熊短”的特征更明显;海外成熟市场绝大部分都是机构投资者,其市场表现也相对更为理性;此外,A股指数与境外主要市场指数的相关度较低,如标普500指数与沪深300指数、JP全球债券指数和中国中债指数,其历史相关度持续低于30%。乔博认为,从过往来看,投资者增加一些海外配置,可以有效提升投资组合的性价比。
而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刘刚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我们没有刻意引导投资者去进行海外资产配置,事实上,在边际上增加一些海外资产配置的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接受,因为没有一种资产可以永远战胜其他资产。”
强化互联互通是长期利好 券商海外业务持续提升
每经记者 王海慜 每经编辑 谢 欣
今年以来,监管层出台了多项加强A股与港股之间互联互通的举措,因此有观点认为,虽然目前港股通的手续费收入对内地券商的业绩贡献还不大,但随着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深入推进,这一趋势将对内地券商构成长期利好。此外,还有分析认为,A股与以港股为代表的境外市场之间互联互通加强,是券商做大海外业务的一个突破口。
港股通收入贡献有待提升
对于A股与港股的互联互通,一位以海外业务见长的内地券商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客户通过港股通的交易佣金由内地券商收取,然后券商再向两地交易所缴纳一定费用。如果以后港股通成交量走高,内地券商有望获得更多的交易佣金。
不过某头部券商非银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目前看,港股通相对A股的成交量还偏低,因此对内地券商业绩的影响偏小,“按现在港股通的交易量,内地券商来自港股通的交易佣金收入大概占总收入的2%~3%,未来如果交易量翻一倍,大概会占到4%~6%。”
也有分析认为,现在港股通的额度都还用不完,估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港股通成交量明显提升的概率不大。不过未来港股通成交量可以做大的话,对内地券商就构成长期利好。
另有大型券商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沪深两市日成交金额合计在4000亿元左右,港股通日成交额在100亿~200亿港元的水平,未来港股通成交额占内地成交额比重明显提升时,对券商业绩影响会更明显。
做海外资产配置独具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有分析认为,A股与以港股为代表的境外市场之间互联互通加强是券商做大海外业务的一个突破口。而通过一些在海外业务上具有优势的券商,内地投资者可以拓宽在海外市场进行资产配置的广度和深度。
事实上,对部分券商而言,沪港通、深港通已不是海外业务的唯一主线。随着内地投资者对海外资产配置的意识不断提升,目前券商的海外业务已经辐射到内涵更广的海外资产配置这一领域。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近年来,不少大中型券商都把海外业务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更高战略层面。除了投行业务外,海外业务的一个有潜力的增长点就是要满足投资者进行多元化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
对于券商为投资者做海外资产配置的优势,中金公司财富服务中心副总经理乔博指出,一些券商可以凭借强大的研究实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海外资产配置建议。而个别内地券商在成立初期就具有国际视野,凭借时间积淀和牌照积淀,可以帮助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合法合规地进行多元化的海外资产配置。
从总体看,近年来,一些有实力的内地券商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呈现提升趋势。据Wind资讯统计,2017年A股上市券商中,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两家为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其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7.3%、12.98%,而2015年这两家券商的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4%、11%。
此外,目前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内地券商是中金公司,截至2017年末,中金公司海外业务规模近300亿元,同比增长100%,海外营业收入23.2亿元,占集团营收的比例约21%。在今年3月举行的中金公司2017年报业绩说明会上,中金公司高层表示,展望2018年,公司的跨境业务增长是持续可见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