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兵
最近,手机流量的话题很热。不光是流量资费套餐的调整,取消了除港澳台地区的国内手机漫游费,国内手机用户使用流量的数据也令人关注。
工信部方面刚刚公布了今年5月份数据,国内手机用户平均每户接入移动互联网的流量,达到3.97G,同比去年增长169.3%,也比上月提高了15.4%,再创新高。换句话说,我们使用的手机流量越来越多了。
可能有的人会说,一个月4个G,会不会有点太多了。事实上,你不玩人家玩。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两年各种短视频的爆发,为手机流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果没有玩过抖音和快手,可能真的有点与大众流行文化脱节了。
短视频的火爆不是偶然的,其实是迎合了大众消费的需求。相比于文字来说,视频更直观,更适合大众接受,相对而言就有更“俗”的基础。这个“俗”首先指的是“通俗”,通俗易懂。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反而更喜欢看视频、发视频。不信,看看家人朋友圈当中是不是有这个趋势。
正是因为高速增长,短视频行业“有点样子”了,从单纯的短视频内容衍生出电商模式、用户付费模式以及广告模式等。当电商功能加载进来,众多“网红同款”开始火爆起来了,用户看完视频加载到购物车就可以购物了。
显然,“烧”了那么多的流量并不是坏事。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流量本身,而在于比较完善的运营模式,包括盈利模式。
众所周知,以影视剧、纪录片等为代表的视频网站,早期普遍在烧钱而很少赚钱,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其中版权费用就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虽然短视频也有类似的问题,但显然,UGC用户创造内容的方式,让成本低了很多;大众热情地参与,也催生各种“钱途”——当然,短视频绝对不能“庸俗”、“媚俗”、“低俗”,这不仅是管理问题,恐怕也将影响到短视频未来发展。
手机流量如果被过于低端的内容所“抖”完了,老实说,浪费了流量的真正价值。现在流量越来越多,运营商巴不得用户选择更大的“不限量”套餐呢。流量一多,多元化分流必然是趋势,关键还是要用在刀刃上。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花了钱图享受,干点有益有趣的事情,比烧流量玩低级趣味更显品味。
关键词:
流量
手机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