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算是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先是作为全市场最关注的港股+CDR两地上市,同时是A股市场首家CDR独角兽。紧跟着赚了一波关注之后,小米宣布CDR发行取消了(我们判断是证监会窗口指导给停了)。
然后雷总表示,小米的估值应该腾讯乘以苹果的估值。但马上又被港交所打脸——小米估值从900亿美元至1100亿美元下调至550亿美元至700亿美元,缩水近四成。
当然雷总的反应还是很快的,讲下调估值是为了全体投资者都能赚钱。(?)讲小米是罕见全能型新物种公司,然后大家还在庆贺这个全能型公司的时候,5位联合创始人火速联合套现了163亿。接着雷总办的公司表彰了雷总近98亿,并且表示雷军对此不知情。
雷总表示——好的公司靠利润,伟大的公司靠人心,小米要做伟大的公司。然而,小米将来靠什么不知道,目前看,可能靠的更多的是套路吧。
先不说98亿红包雷总是否真的不知情——按照公司重大事项决策流程,奖励提议一旦形成议案要提交董事会审议才能提交股东会表决,这个过程中,雷军作为小米的执行董事如果毫不知情,那就是董事会秘书的重大失职。况且按照此前的招股说明书显示,雷先生对小米的持股达31.41%,表决权比例高达53.79%。完全不知情?说实话,牌坊不是这样立的。
单讲讲这98亿“行业惯例”的巨额红包吧。当然,雷军不是唯一拿到激励的,这个没说谎,京东上市前,也奖励了刘强东6亿美金,但跟雷军不在一个量级,而且刘强东拿了激励后,10年内只拿一块钱工资,雷军这100亿没有任何的条件,也是令人无语。
而至于小米总裁林斌说的“为了奖励雷军8年的贡献”,也是醉醉的,试问哪个企业家没有这么个8年的奋斗。而这个98亿对于小米来说并不是小数字——这相当于小米过去两年的利润总额还要多。
又是高估值、又是高激励、又是同股不同权,试问天下公司,谁能够把这所有的好处都吃尽?只能说雷总,做人不能太套路,吃相不可太难看!
当然说到套路,其实小米的套路还是值得讲一下,也非常值得后来的独角兽们学习。
小米被米粉们追捧的宣传口号之一,就是5%的利润率——小米利润率永远不会高过5%,超过的部分会返还给投资者。
有没有霸气了,一秒钟变迷妹。然而稍微了解一下手机行业的恐怕会被雷总的机智深深折服。
首先对于雷军所说的5%,一种常见的错误理解是将它简单的等同于手机单品的利润率。然而实质上这里面讲得则是要涵盖运营、渠道、广告等种种投入之后的综合利润率。当然这个大家都懂,我们不多说。
关键的问题是,5%的综合利润率,在手机界真的低吗?事实上,这个数据对于手机行业而言,其实是个超过了华为OPPO、接近三星的暴利。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Analytics在2017年公布的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利润情况来看,在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营业利润约为537亿美元,其中苹果的营业利润高达449亿美元,营业利润率达到32.4%;三星营业利润为83亿美元,以三星移动通信部门2016年营收103.62万亿韩元(约960亿美元)计算,其营业利润率约为8%。
此外,该数据报告显示,在2016年里,华为、OPPO和vivo占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利润的1.6%、1.5%和1.3%,被视为利润微薄;以该数据报告中的华为9.29亿美元营业利润计算,其营业利润率约为3.2%。
而根据各类报告,OPPO、vivo在2016年的销量超过或者接近华为,因此这两家的营业利润率或与华为大致相等。
换句话说,小米的5%,是一个吊打了华为(3.2%)、OPPO(接近3.2%)、vivo(接近3.2%),逼近三星(8%)的暴利。
甚至不光在手机领域也是如此,我们抛开手机行业的净利润情况,再来看看家电行业的净利润率情况。
我们去查询了海尔、海信、创维等硬件公司的净利润情况。
青岛海尔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青岛海尔总营收为1592.54亿元,净利润为69.26亿元,净利润率为4.35%;根据海尔电器4月25日公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一季度营收为205.86亿元,净利润8.5亿元,青岛海尔净利润率为4.05%。
海信电器2018年3月29日公布的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2017年营收为330.1亿元,净利润为9.4亿元,海信净利润率为2.85%。
TCL公布的2017年业界显示,该公司2017年营收为1115.77亿元,营业利润41亿元,营业利润率3.67%;净利润35.34亿元,TCL净利润率3.17%。
创维数码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一季度营收为18.35亿元,净利润6745万元,创维净利润率为3.68%。
而联想集团2017/2018财年第三季度(2017年第四季度)业绩显示,联想集团该季度毛利率为13.5%,最终净亏损2.89亿美元,净利润率为-2.23%;而在2016年同期,其季度毛利率为13.1%,净利润0.98亿美元,联想净利润率为0.81%。
在家电行业中,目前查到净利润率超过5%的公司仅仅只有格力;根据格力公布的2017年业绩显示,该公司2017年营收为1482.9亿元,净利润224亿元,净利润率为15.1%;不过,格力的财报同时显示,该公司营收的83.22%来自于空调,生活电器和智能设备的营收占比仅为1.55%和1.43%。
回过头来再看看雷总的——“5%是我们对用户长久的承诺,也是对自己持续的鞭策。”
只能说哈哈哈哈哈哈哈,这个长久的承诺好像有毒!
事实上,小米的套路几乎是无所不在的,不仅仅是对于消费者的5%,更有对于投资者的利润粉饰!
小米500多页的招股说明书,其实包含了太多的内容。我们只说比较明确的——为了冲上市业绩,长期(两三年)不给研发人员加工资,并削减研发费用。采用股份支付的方式,支付实际薪酬,进而达到来粉饰利润的目标。
我们只给大家说几处,比如招股说明书292页。
在2015~2016年之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从15亿元增加到21亿元,增幅为39.2%;而对应的研究人员从2292人增加到3441人,增幅50.1%。因此,实际员工平均薪水是下降的。在2016~2017年之间,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研发费用支出增加49.8%,而人员扩张数量52.5%。
长期不加工资反映在企业盈利上面的影响时巨大的,当然小米绑定核心成员所靠的肯定不是人心和信仰。在经营层面上,与此相对应的即是核心员工的巨额期权池——期权池什么意思,就是小米上市后,这些死扛着低薪的核心员工将获得大量经济补偿。
从经济业务的实质角度来讲:就是当期发生的员工薪水支出费用,推迟到上市后分批或一次性确认,进行了“利润大洗澡”处理。
这种行为毫无疑问就是在粉饰上市前的业绩利润,为了获得更高的估值,至于说最终上市后随着期权池兑现,以及之后不可避免的加薪,是否会带来业绩的火速变脸?这显然并不是雷总考虑的问题。至于这种策略是“蓄意而为”还是“一不留神”,大家见仁见智。
站在股东的角度讲,最终的薪酬费用都是由股东承担,但阅读的时候,很容易做出错误判断,误以为公司利润很好。
正如巴菲特对此做过论述:“如果期权不是报酬的一种形式,那它是什么?如果报酬不是一种费用,那它又是什么?如果费用不列入收益的计算中,那它到底怎么处理?”
所以现在看港交所下调小米估值,证监会取消了CDR发行。我只能说干得漂亮。
这样的“独角兽”,怕不是插了根萝卜的驴吧?!
最后诛心的讲讲雷总的98亿做收尾——科技圈不太平。中美闹成那样,小米又对高通有极高的依赖,在中兴倒下并且被按在地上摩擦之后,雷总套现的98亿,是否是给自己留一手?这算做一个思考题吧。
关键词:
打了
谁的
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