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起巫山峡,巴蜀是一家。”四川和重庆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两地蓄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将为百姓带来更为“安逸”“巴适”的高品质生活。昨日,市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川渝两地联合制定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实施交通通信、户口迁移、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以及住房保障六方面便捷行动,推动两地公共服务政策协同,提高两地人民群众便捷性生活水平。
深化教育领域联合发展
组建教育发展联盟,构建由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高等院校、中小学、幼儿园组成的协同合作体系,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中部(区域)职业教育联盟等29个双城教育联盟。鼓励市属高校在特聘教授、青年学者项目中吸引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市外高校选聘专家。建立校市协同创新创业生态圈、校地核心技术攻关平台,共建融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集聚于一体的协同创新载体。
推动养老服务协同发展
共同研究制定《2021年川渝民政合作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养老领域10项合作重点任务。积极向国家部委争取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综合创新试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全覆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面等试点,争取在重庆设立西部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出台《川渝两地养老机构设立备案办事指南》,做实养老机构备案川渝通办,支持社会企业在成渝地区推进普惠型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推进人社领域跨省合作
实现人社信息化“两地通”,形成川渝两地人社信息共享协同平台,重庆为四川居民累计签发电子社保卡1.8万张。实现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就近认”,两地全域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互认互办。实现社会保障卡“就近办”,两地联合打造社保卡就近通办服务网点1071个。深入落实川渝人社公共服务“跨省通办”,深入推进川渝人社第二批“跨省通办”,事项共涉及5大服务板块14项业务,拟于2021年10月底前上线运行,占比全市川渝第一批“跨省通办”事项12%。
促进住房保障一体发展
扎实推进住房公积金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川渝毗邻地区先行先试,在政策协同、司法扣划、简化业务办理手续、人员互派等方面建立广泛合作。优化川渝住房公积金信息业务跨区域办理方式,异地转移接续办理要件简化为1张表,办理时间由原来的一个月压缩到现在的2—3个工作日。全力推进川渝通办事项,按期实现贷款资格校验、正常退休提取、单位开户登记等业务通办。持续提升通办效率,先后实现重庆与成都、绵阳间公积金异地贷款缴存证明无纸化。在全国率先启动渝绵两地资金跨区域融通使用。
建立交通领域互联互通
积极推进实施川渝两地公交一卡联通,结合川渝毗邻地区城乡空间结构特点和客流需求情况,编制了《2020—2022年跨省城际公交线路规划方案》,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城际公交网络,并鼓励毗邻地区先行先试。
协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川渝“互联网+医疗服务”,推进川渝医疗联合体和专科联盟建设,打通川渝跨区域两地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一体化措施。共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立健康中国四川—重庆行动专家库,执业医师经审批后可在重庆和四川的多个医疗机构执业。建立省际联盟医药采购合作机制。签订川渝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交流、通报和共商互认制度,进一步促进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资源共享、数据互联互通,降低药品、医用耗材价格。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采取“分层分级分类”推进方式,全力推动实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工作。
加大市场共同监管力度
探索建立“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机制。动态更新川渝两地名称自主申报行业字词库和经营范围库,统一材料规范和审查标准,全面构建川渝营业执照异地“办、发、领”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营业执照异地办理“立等可取”,推动双城经济圈内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对注册地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渝高竹新区等合作园区内的企业,允许其自由选择在对应辖区的市场监管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两地共建共享改革举措
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深入贯彻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部署,扎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供坚实支撑。(陈瑜)
关键词:
协同发展
教育领域
养老服务
住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