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老师又来给我们画画了。”“来了来了,广场这边还差点儿,今天过来找补找补。”和路过的村民打过招呼,鲁迅美术学院教授陆国斌披上迷彩服,套上一条沾满颜料的外裤,拿起画笔和调色盘,瞬间进入工作状态。当天中午的任务,是完成朝阳市朝阳县东大道乡刘炮手沟村新时代乡村振兴文化广场墙画的收尾工作。
小毛笔勾边,扇形笔梳出木头的纹路,很快,一排栅栏在这幅5米高墙画的右下部分补绘完成。秋日正午的太阳依然炙烤着大地,弯腰作画的陆国斌脸上挂着汗水,他笑着对记者说:“秋天的阳光足,等颜料干透,还要刷上罩光漆,这样能更好保护色彩,几年都不会掉。”
“鲁美的大教授,这么尽心尽力地给咱村义务画了近1000平方米的文化墙,搁谁不竖大拇指?”谈起陆国斌,刘炮手沟村党支部书记郭文斌满是感激和钦佩。他说,陆老师起早贪黑地画了一个暑假,自己是80后,跟着画10天就受不住了。可这活儿,陆老师一干就是7年。
陆国斌从小喜欢画画,上中学时就帮人画过墙画。2014年国家倡导美丽乡村建设,陆国斌回到老家锦州,为新立农场义务画文化墙,画笔一动,就停不下来了。
“艺术就是要服务人民、服务社会。”陆国斌说,在母亲的影响下,自己从小崇拜雷锋学习雷锋,只要有人来求,他都二话不说去帮忙画。7年来,陆国斌为省内8个市、60个乡村、学校、社区、敬老院义务绘制文化墙将近10万平方米。
看过陆国斌墙画的村民都说,他的画跟别人的不一样,看着特别舒坦。
“当然不一样,光从技术上,这里的门道就不少。”一路跟着陆国斌画墙画的学生韩成惠拿起一大罐色浆对记者说,“你看,我们用这个调出来的颜色就比一般使用的丙烯要柔和得多,这是陆老师多年实践积累的经验。”
胶带分割定位,铅笔打出底稿,画笔勾勒图形,填充上色,细节描绘,最后拉起胶带,根据需要做出画框……不光调色,陆老师的团队每一道工序都力求精致。
“这些都不难,难的是墙面的准备。”韩成惠说,很多村子墙底只有石头和砖,需要重新平整、刷漆后才能作画,有些村子困难没能力做,陆老师就出钱出力自己上手。包工队高价都不愿意接的活儿,陆老师带着团队连熬几个通宵,硬是干下来了。村民都说,没见过这样干活儿的。看着破旧不堪的墙面被一幅幅美画替代,大家心里甭提多乐了。
技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爱看,还能读懂画的含义。
“陆老师特别尊重村民的意见,会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朝阳县二十家子镇刘杖子村第一书记宋鹏告诉记者,陆国斌画孝文化,一开始就有村民不理解,咋能在家门口画小人儿,陆国斌就一点点解释画中的含义,打消大家的顾虑。村民喜欢“福”字,陆老师就挨家门口都画上。
村民姜国权年轻时当过兵,在部队也画黑板画,对自家院门前的墙画很是讲究。“咱画一棵迎客松,有山有水,有人在凉亭里读书,有小船代表一帆风顺,老哥你看还要画点啥?”下笔前,陆国斌和老姜仔细商量着。
“你提个字,咱俩国权国斌,来个双国合璧。”画作收尾,陆国斌递上画笔。老姜来了兴致,戴上花镜仔细写下“江山如此多娇”几个大字,还即兴作诗四句——“鲁美四季聚英才,百千字画绘廊棚,大师随意留墨香,百姓欣赏心念怀。”
从群众中来,为群众服务。几年来,陆国斌用画笔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各地特色,画党建文化、传统文化、乡村文化和地方民俗,深受大家喜爱。
“劳动铸就中国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字画在墙上,也逐渐刻进村民的心里。
“有了墙画,环境美了,大家伙儿的精气神明显上来了。”郭文斌说,9月初村里启动了“道德银行”,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大大超出预期。“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老百姓不会说什么,但看着墙画上的字,他们会用行动来表达。
40天,陆国斌带领团队画了近7000平方米的文化墙。有人说,你算错了吧,玩命干也干不了这么多啊!早八晚五肯定不行,如果早上四五点起床,凌晨一两点睡觉呢?!
对陆国斌来说,太阳晒、下雨、天黑、没地方住,都不是问题,戴上大檐帽,支起塑料棚,夜里不方便上色就在墙上打铅笔稿,村部几个桌子拼在一起就是床。总之,时间不能浪费,能多赶一个村子,多画一面墙,再苦再累也值。
为啥这么拼?陆国斌心里有团火、有股劲儿,“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我就把我的画画在美丽乡村的墙上,让更多的人欣赏,为人民服好务,这就是我的初心”。
夕阳西斜,陆国斌整理好行装,坐上他那台已经跑了39万公里的“铁皮拉克”微型车,和学生们奔向下一个目的地。(赵 静)
关键词:
振兴
义务
墙画
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