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好转和一系列帮扶措施落地,中小企业的经营企稳回暖。但不可否认,压力二字,依然是很多企业的“心头难”。
资金投入紧张、市场需求变化、经营成本较高……面对诸多挑战,中小企业怎样解压力、拓新局?
稳中有进 但仍承压前行
一季度同比30%的销售额增速,让四星玻璃董事长王焕一对今年企业走势很有信心。
四星玻璃是国内一家药用中硼硅玻璃生产商。相比去年年初“人不到位,货发不出去”的现状,今年以来,疫苗瓶国产化和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等推出,推动药用玻璃供给升级,以中硼硅为代表的中高端玻璃市场拓宽,企业经营“一个月比一个月稳”。
一个稳字,是开局之下,不少中小企业的写照。
和去年相比,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7.5,比去年四季度上升0.5点。连续4个季度保持上升的态势里,有很多企业稳健发展的步伐。
企业经营逐步回暖,但压力同样不容忽视。
“去年的压力是活着,今年的压力则是要活好。”国内一家车规级芯片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智能化的趋势让汽车成为“四个轮子上的计算机”。去年至今,行业对车规级芯片的算力需求就提升10倍。企业加紧研发、提升性能,“一刻不敢放松”。
“市场大了,竞争也多了。企业要上规模,资金存在紧张。”王焕一坦言,希望加大贷款和专项资金的补助力度。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查显示,一季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虽达到去年同期以来最高值,但仍低于2019年四季度5.2个点,尚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49%的企业反映生产成本同比增加。对小型企业而言,市场需求波动带来的影响较大。
“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中小企业仍面临来自市场和自身的压力。”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马彬说,从“活下去”到“活得好”,企业要在承压前行中探索。
开拓新局 在挑战中抓机遇
对话一个多小时,蓝禾医疗董事长曹军向记者谈及最多的词就是“市场”。
作为口罩、医用耗材生产商,曹军在短短一年间经历了市场的大幅波动。当防疫物资从短缺到充沛,细分行业“挤进”大量竞争者,企业如何脱颖而出?答案还在“市场”。
推出个性化口罩,一周七天“拆盲盒”体验;引入清凉感材料,符合夏季使用特点……围绕口罩进行“微创新”的同时,蓝禾从医用耗材到液体敷料、伤口护理软膏,逐步打造产品生态圈。“市场变了,供给就要改变。企业要围着市场转。”曹军说。
采访中,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企业只能在可认知的条件下实现增长,这本身就是一种危机。因变而变,市场中的机遇,在于企业自身的发现和争取。
和手机终端打交道的同时,3D传感制造商奥比中光将目光瞄向了养殖,用传感摄像头进行喂料、成长监测等智能化管理。在公司副总裁孔博看来,一些大应用场景进入平稳增长区间,个性化定制、智能化养殖等新应用却方兴未艾。
“我们虽是小企业,但进入新领域更灵活。”他说,抓住各行各业智能化升级的需求,就能找到新卖点。
聚焦个性化消费趋势,网购平台得物构建集社交、电商、鉴定为一体的“淘”生态;瞄准数字化升级,九号公司从智能电动车生产向提供短途智能交通方案拓展……找市场、抓机遇的过程中,新视野被打开。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小而不精、多而不强的问题。”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说,中小企业要勇于在谋创新、拓新局上破题,把小企业做成“小巨人”。工信部也将完善创新发展机制,引导其聚焦主业、做精主业。
突出精准 将好政策帮到点上
在努力寻求破题之道的,不只是企业。今年,在延续去年很多政策的同时,相关政府部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痛点、堵点更进一步精准施策。
比如,我国中小企业约60%以上的资产为应收账款和存货,但金融机构担保贷款中,约60%要求提供不动产担保。1月1日起,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打破信息壁垒,推动中小微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动产和权利获得融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等一系列降本措施。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先进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上述政策加上已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减税超过5500亿元。
黄利斌说,把已有政策抓好落实的同时,还要推动地方政府结合实际精准施策,“要让企业当年有感”。
“希望一些大企业能进一步开放供应链”“降低门槛,更充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降低职业技能培训准入门槛,提升技能人才储备”……采访中,聚焦能力培养和环境优化,不少中小企业给出建议。
工信部提出,2021年,将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支持,深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将加强防拖欠信用体系建设、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纳入评估。“我们还将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等进行精准对接与服务,通过3至5年时间,带动孵化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说。
(记者 张辛欣 王雨萧)
关键词:
帮扶措施,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