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全国各行各业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蕴含着机遇。疫情时期,许多异地务工人员被滞留家中无法返岗,导致出现企业用工荒、员工待业闲等问题,成为社会舆论聚焦的热点话题之一。一些企业积极创新模式,发起“人才共享”计划,引发广泛关注。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众云大数据平台的数据统计来看,近一个月来,“人才共享”相关媒体报道量达到8027篇。
疫情期间,居家生活成为常态,餐饮娱乐行业受挫大,快递、跑腿服务需求增大。2月3日,上海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共享员工”计划,疫情期间部分餐厅员工将经面试、培训、体验并确认劳务合同后,入职参与打包、分拣、上架等工作。
随后,餐饮、零售行业纷纷发布“人才共享”计划,缓解餐饮企业成本压力和商超生活消费行业人力不足的挑战,解决现阶段待岗人员的收入问题。2月4日起,生鲜传奇、沃尔玛、京东等多家公司相继推出“共享员工”模式,暂时歇业的员工可申请报名,符合要求即可“上班”。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推出“蓝海”就业共享平台,计划招收第一批“蜂鸟”骑手1万名,餐饮商户可以通过该平台推荐员工报名成为骑手。
2月7日,苏宁物流发布“人才共享”计划,面向因疫情冲击、工作受到短暂影响的人群,提供各类仓内分拣、包装,社区骑手、快递配送等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分布在苏宁物流全国46个城市的物流中心及350个城市快递站点,根据报名者所在地和个人意向就近分配。苏宁物流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宁物流的“人才共享”计划,一是更好地为受停业影响的群体提供短时间的灵活工作选择,二是弥补一线紧缺岗位的不足,特别是围绕苏宁小店、家乐福社区1小时到达业务的骑手补充需求。据了解,跨界“共享员工”已成为苏宁内部行之有效的员工协同机制和工作机制。
此外,房地产行业也加入“人才共享”计划行列。为受疫情影响经营性停产或经济性裁员的企业,如酒店、旅游、餐饮、民宿等行业的休假员工提供工作机会。比如,融创服务集团将提供社区秩序、管家、工程维修、保洁等岗位机会。
共享,是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涵盖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要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主义成果。“人才共享”理念源于西方的“人才租赁”,我国学者主要从宏观的区域、中观的组织和微观的个体层次上分别进行了定义:区域间人才共用的体制、制度和机制;组织间的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个体智力资源的多方共享。
本次疫情期间,企业在“人才共享”计划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两种模式——与员工原职单位合作,签订借调用工协议;与待岗员工直接签订临时用工协议。“人才共享”模式,主要建立在不改变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基础上,即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等权益仍由原用人单位予以保障。因此,用工单位为“共享员工”提供的岗位多是相对较为简单、容易上手或经简单培训即可上岗的岗位。基于上述两种模式,“人才共享”计划在薪资支付方式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于签订临时用工协议的“共享员工”,薪资直接支付给员工个人;另一种是在单位之间签订相关借调用工协议,实际用人单位将薪资经原职单位结算给员工。
疫情当前,众多企业推出的“人才共享”计划,解决了企业一线用工荒,个人在家待岗收入低以及部分企业成本压力大、收入不足三重问题,实现了多方共赢。
早在2016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就《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相关行业就已经积极推行“人才共享”计划,这成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速这种趋势,疫情过后,“人才共享”计划或将成为未来中国的重要用工机制之一,需要引起相关机构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陈佳倩)
关键词:
用工荒
人才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