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促消费再迎新突破路径。记者获悉,10余省份正竞逐供应链创新高地,一方面密集发布供应链新政,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和供应链金融等;另一方面紧锣密鼓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申报,计划5月底前完成。国家层面则正酝酿出台更多供应链创新配套支持政策,涉及平台建设、制度安排、财税金融支持等方面。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等。
时隔半年,2018年4月,商务部等8部门启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试点目标包括培育一批行业带动能力强的供应链领先企业,形成一批供应链体系完整、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等。试点包括城市试点和企业试点,试点期为两年。目前浙江、广东、上海、江西等地均在紧锣密鼓组织开展试点申报。
“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正由贸易和投资逐步转向消费,扩内需促消费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但是当前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组织化程度不高、融资困难等问题制约产业转型升级;商贸设施不完善、流通服务水平低又限制了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制约了消费升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庞超然表示,供应链创新对于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意义重大。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燕武表示,供应链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它能使生产供应体系及时准确地把握消费市场的变化,纠正当前以工业品为主的产品供给结构与逐渐转向服务品和高质量工业品消费并重的消费结构之间的失衡关系,助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还能有效减少产品库存水平,降低生产和中间环节交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价格、激励消费扩张。
“在国民经济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中,供应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供应链渠道不畅、效率不高,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宋瑞礼表示。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渠慎宁也表示,在传统渠道增长乏力的瓶颈期,供应链的高效运行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记者注意到,在试点启动前后,甘肃、重庆、陕西、四川、贵州、江苏、湖南等地密集发布供应链创新发展新政。打造供应链产业集群、发展供应链金融等成为趋势。
“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重要的供应链服务、管理与创新中心。加快构建和优化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供应链,已成为重大的战略任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表示。
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翁心刚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现代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已由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链产业集群十分重要。
“供应链产业集群的特征是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形成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及人才培训、信用建设以及检验认证等公共服务共享。”庞超然说。
围绕供应链上下游众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少地方还明确鼓励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江苏省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和大型供应链服务企业申请设立或合作设立民营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
“融合商流、物资、资金流和信息流于一体,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提供采购、支付、理财等服务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市场需求巨大,也是未来供应链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渠慎宁说。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层面,更多供应链配套政策正酝酿出台。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日前表示,将在扩大中高端商品进口、促进绿色循环消费、做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等方面,适时研究出台相关的工作举措,更好地推动消费升级。
“配套措施的出台时机会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和市场变化择机进行。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对于释放消费潜力的作用等,是商务部未来政策的重要关注点。”庞超然说。
在宋瑞礼看来,未来供应链创新仍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中高端消费等领域,充分发挥供应链引导作用,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质量。渠慎宁认为,依托智慧供应链的新零售产业,以及智慧高效的供应链数据处理产业也是未来供应链创新的重要方向。
“市场信息平台、企业联盟、政府服务平台等是信息共享、跨区域、跨行业合作的基础。因此,鼓励区域性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很可能是最先需要支持的。”王燕武表示,信息共享涉及知识外部性、安全性问题,由谁来牵头做?如何做?哪些企业有资格进入供应链网络?有无惩罚和退出机制?如何保证信息安全?这些都需要具体的意见指导和政策保障。
王燕武认为,供应链创新产业投资基金的相关实施方案、准入标准、管理机制等,相关企业可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具体条件,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这些重要政策也都亟待明确。
关键词:
内需
供应链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