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美景分两种
一种是世界各地的游客不远万里来观赏的美景
一种是艺术家画中的美景
照片上的大佛你们见多了
现实中的大佛你也见过
而画中的大佛你们见过多少?
投在
佛之怀抱中的真实写照 吴冠中
在其《风景写生回忆录》中所述,他笔下的乐山大佛“是随着飞燕的盘旋所见到的佛貌,是投在佛的怀抱中的写照。” 画作有意识地放大弥勒坐像的手和脚,使这幅风景写生画突出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主题。它“极度夸张地表现了佛法无边的精神意义”。
广角
全景油画乐山大佛 汤沐黎
汤沐黎以艺术家独具的慧眼审视佛体佛貌,既大胆落笔,又细致入微,竭尽描绘之能势。他笔下历经千年风雨的弥勒神态安祥,神采奕奕。大佛脚下,一只只白帆在湍急的江流中涌进,船工和乘客面对高山仰止的大佛不禁发出了欢呼。“拜大佛,祈永福”的时代新意象在这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油画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诗情
画意 尽显其中 罗明波
为了艺术地再现青年苏东坡与好友宗一和尚驾一叶扁舟“奔腾过佛脚”,“久立水潺潺”洒脱、豪放的身影,著名画家罗明波于丙戍年秋月以《苏东坡载酒似作凌云游》为题创作了这幅彩墨山水画
弥勒
含笑 山水有情 崔松石
画家把端座于三江汇流之处的弥勒置于画面的左侧,空出较多的纸面描绘林木葱茏的山崖,佛像于山体融合,有秀雅清逸之新意。整幅画以明快的赭石为基调,画家熟练地运用山水、云石、树木的种种画法,巧妙化裁。
三毛
曾经“来乐旅游”张乐平
张乐平以简洁流畅的线条描绘形象,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展示佛貌。他笔下的乐山大佛鲜明生动、幽默风趣,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当然,画家通过这组漫画对正直善良、聪明机智、富有童趣的三毛及具有团队精神的小伙伴,也给以善意的批评。
浑然
一体与山融 王京军
借助枯笔和焦墨的媒介,无拘无束地表达“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的创造性灵,留白之处绝不用色,似浑然天成。其纯净透明的笔墨形态,尽情地展示了乐山自然文化遗产靓丽风景线的无穷魅力。
冰雪
画作 别有韵味 李庆忠
李庆忠按照绘画实践中总结出的“构图形式、色彩形式、黑白形式规律三原则”,运用冰雪山水画技法描绘“世界遗产”乐山大佛依山面水而生,“山即是佛,佛即是山”的雍容大度与气度非凡。
山接
水连 佛佑天下——张臣明
画家把依山面水,远眺峨眉,妙相庄严的乐山大佛绘置于扇面的中央。凌云山崖的大小佛龛,蓊蓊郁郁的山林,山水之间浮动的白云,三江汇流处急速前行的木船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银色
月光下的乐山大佛---陶冷月
乐山大佛图以丹桂飘香的中秋之夜为背景,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兴致朴朴的游人在凌云山赏月,拜佛祈福的情景,画面上众多的“小”人物,衬托了大佛之“巨”。圆月的光影从高天直拖到江滨,观佛的人物具体而微,大佛正襟危坐,山顶的树木葱翠,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晨雾
缭绕 古佛安详——夏培耀
《乐山大佛》以画刀为之,运刀如笔以塑造全身,不拘细节而细节毕现,更以刀传达空间朦胧缥缈,而清奇之奇不亚于水墨”。夏教授成功地把握了乐山大佛的神韵和气势,作品体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追求。赏读此油画你会感受到一种吞吐宇宙的宏大气慨,领悟到中国画大写意的意趣与书法的笔刀。《乐山大佛》已被台湾收藏家珍藏。
百丈
金身开翠壁 ------许金国
就大佛外形装饰而言,“或丹采以章之,或金宝以严之。”为了再现大佛身上有的部位涂了颜料、有的部位贴了金箔或刷了金粉,嵌了宝玉的古朴风貌,著名画家许金国以唐代进士、大才子司空曙“百丈金身开翠壁”的诗意,创作了一幅布面油画《乐山大佛》。
雄浑
博大 气势恢宏 ——李维康
为了凸显乐山大佛人文景观和大自然本体荟萃之地的意象美和抽象美,画家遵循自己提出的“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艺术思想,精心构图,注重画作的对称美,运用泼色泼墨的画法老表现汉嘉山水的秀美与灵动。凭创新的技巧“留白积染”,“皴墨皴色”的巧妙运用调节了画的黑白、虚实、轻重、浓淡的节奏感,营造出了新的意境和情趣。画家笔下的乐山大佛绘于横幅中央临流端坐,远眺峨眉,雄浑博大,气势恢宏、极具视觉冲击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精细
传神 工而不泥 ——李方惠
李方惠笔下的乐山大佛图不同于浓墨大写意的山水画,更区别于纯粹真实的彩色摄影作品,画家凭着深厚的艺术功底,独特的艺术认识和极强的创作能力,把弥勒座像描绘成圣光普照、赐福众生,令百姓心悦诚服,乐于朝拜的大佛菩萨。画作流线绝美、生动形象、精细传神、工而不泥、设色淡雅、整丽秀润。
水墨
小品 文人画境 ------钱来忠
画家笔下略显朦胧的乐山大佛依山面水,体态雍容,神情自若,与灵秀婉约的凌云山草木、云岚、霞雾、灵宝塔构成一幅古意幽深的图画。钱先生还将三江合流处破浪前行的木船及其观佛祈福的人物处理成山川美景的细节,极尽描绘之能事。
表现
钢笔画独特的艺术韵味 ------鲁愚力
《乐山大佛》在技巧上娴熟完美,线条流畅,充分表现了鲁愚力钢笔画独特的艺术韵味。这幅罕见的精品黑白绘画有力地说明:一个画家进行创作不仅要有坚实的写实、素描基础,同时必须以开阔的胸襟洞察万物,研究事物的奥妙细理。这样才能作到尽情刻微地表现对象,使作品“形神兼备”,达到艺术上的极致。
时空交错
寓意深刻 ------丘林柏达龙
这幅印象中国组画之一的油画注重色彩的高度提纯和明暗关系的处理,把简洁有力的叙事手法发挥到极致,内涵丰富、立体感强、时空交错、寓意深刻。充分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给画家带来的创作灵感。
因心
造境 写形传神----白志强
他笔下的乐山大佛系列画作,无论展示凌云九峰全景的横幅巨构《世界遗产乐山大佛》,还是着力刻画巍然端坐之弥勒石刻形貌的《乐山大佛之夏》,抑或是对“大佛沉思”、“大佛历经沧桑”面部表情以及“大佛之巨手”、“大佛之大脚”等特写镜头般的描绘,都给人以写形传神、过目难忘的视觉冲击力
淳朴
简炼 韵味独特 ——冯瑞梅
冯瑞梅的剪纸《乐山大佛》属于生态的民间艺术创作,作品有强烈的装饰味,构图饱满,对称;画面均衡,夸张中带精巧,细致中藏真情,饱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极具古朴的民风。欣赏的作品你似乎能模到作者创作时那充满激情专注的心境,领略到隐藏在作品中的汉魏石刻风骨。
神刻
意雕随佛缘 -----王建安
与佛有缘、挚爱故乡名胜古迹的王建安于2001年凭着“以神遇而不目视”的精湛刀功,在米粒大小的牙骨上游刃有余,雕刻出乐山大佛的全貌。通过高倍放大镜即可清晰地看到这件微雕作品笔法流畅,弥勒座像神形毕肖。作者将它镶嵌在石佛画像额头上红色的圆形佛记之中,有开启智慧之门的寓意。乐山大佛画像与微雕作品形成大与小的对比,微雕之微与世界最大的摩崖石刻更是惊人的反差,真可谓意趣横生。王建安的微雕乐山大佛于2002年在香港展出时,引起轰动,令人叹为观止。
静穆
安祥 可亲可敬
--卢鸿第
《夜访乐山大佛》以水墨为主,设色渲染月夜的宁静,用记实的手法凸显大佛纪念碑式的雄伟壮丽。观此画作使我们看清了大佛从容和慈爱的面容,领略到月华的妩媚,甚至拥有博大高远的生命和泊然清静的灵魂。
集中
展示“双遗产”美景
-盛志中
盛志中笔下的乐山大佛以峨眉金顶日出的远景映衬沐浴在朝霞中的巍巍巨佛。画家犹如在高空鸟瞰凌云山,如诗如画的嘉州山水尽收眼底,他所描绘乐山大佛的侧身形貌很有立体感,显得更加伟岸。
嘉州
人•九十
年之伟业---
毛明祥
就作品的空间布局而言,画家把神情庄重、亲切慈祥的巨佛面部绘置于画面的中心,与之相映衬的是大佛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凌云山崖搭起高高的手脚架,一个个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有的劈岩,有的挖土,有的抬石,还有的坐在从高空吊下的作业台为佛面作修饰。
恬淡
浑朴 清新雄秀---
余龙
真实地展示了经过维修后,千年古佛旧貌换新颜。余龙笔下的乐山大佛形神皆备,姿态庄严。静穆祥和的大佛两手抚膝,双脚踏地,目光远眺,稳如泰山。为排除尘世的喧闹,作者省略了水上和九曲栈道观佛的人潮,仅在宽敞的平台上点缀了十多位漫步的游客。明净的江水中,木船在徐行,水鸟在天水之间自由飞翔,佛体与周围自然环境形成对比但不失协调。
瑰宝
叠彩 妙聚他山-
--顾永骏
顾永骏先生设计此大型碧玉山子雕时,充分利用其天然优美的玉石造型,因材施艺,挖脏遮绺,将气势磅礴的乐山大佛端坐在画面的中心位置,雄伟的云岗大佛和龙门大佛依山傍水,精湛秀美的大足石刻隐现于幽谷之中。
妙像
庄严,溢彩流光---
侯杰
乐山大佛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凿造而成,画家为了逼真地描绘其高大雄伟的形象,有意地把正襟危坐平视前方的佛身稍稍后仰,使他笔下的乐山大佛面部朝上,放眼远望峨眉,借以表现千年古佛静观人间的沧海桑田。画家善于调动所学过的图画、粉画、水彩、版画等绘画技法的积累,把国画的意境处理,西画的写实、抽象笔调,和谐的色彩对比,民间的夸张和装饰融为一体。
呈现
丰富多采的人文景观---
蒋家勋
这幅临江端坐的乐山大佛全景油画,用色特别细微,清新雅致、色光交错、空间感强,画面生动而有层次,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热爱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美好情感,故能给人以五彩缤纷的视觉感受。蒋宜勋笔下的乐山大佛构图新颖,意境深远,颇有西藏唐卡艺术的特色。这是一幅很能体现画家个人艺术风格的油画佳作。
乐山
乐水 古佛巍然--
-曾祥其
剪纸乐山大佛彰显了佛像的尊严与崇高,作品暗合了古人大佛造像碑文“势如涌出”的赞语,画面饱满,富于装饰性,形式感强。不足之处是尚未用剪纸的艺术语言使乐山乐水形象化。
彩墨
山水 印象佛貌-
--毛葳
为了把这种印象佛貌传递给他人,画家以简练的营造手段,高超的烟云渲染和深邃的意境刻画而创作的这幅彩墨山水,形象地再现了天色转黑时分,历经千年沧桑的古佛形貌以及在大佛下虔诚祈福的芸芸众生像。
构思
奇巧 妙趣横生-
--张杰东
这幅构思奇巧、对比鲜明、似抑实扬、幽默恢谐的乐山大佛图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
佛缘
情系两代人-
--陈正才
本土画家陈正才年轻时就对依山而建、临水而立的乐山大佛情有独钟。,于甲寅年仲春创作了一幅《嘉州胜色图》。作者在古香古色的画面上留下一处纵20cm、横15cm的空白,是准备用来画乐山大佛的。其去世前念念不忘,嘱咐其女将其完成,其女陈芳欣赏了在凌云寺东坡楼展出的“画家笔下的乐山大佛”,并阅读了相关点评文章之后,深受启发。于是把父亲的遗作找出来认真研究,花了一周的时间精心勾勒,以形写神,又依原画的基调设色助彩墨,用细腻而流畅的线条把气质俱盛的乐山大佛描绘在空白处。
与汉
嘉山水融为一体--
-谭勇
谭勇笔下的乐山大佛造型饱满壮硕,姿态庄严静穆,笔墨流畅,情景交融。“那断岩裸露、苍苔满布的沧桑感,那修行、苦持的神秘感”给以了完美的再现。这种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是与谭老画画“决不凭空想象,一定要实地体会”分不开的。
近瞰
嘉州 远眺峨眉-
--廖克云
廖克云笔下的乐山大佛依山而凿、临江危坐、体态匀称、神势肃穆。凌云山林木丰茂,楼台亭阁掩映其间;巍然高耸的灵宝塔与乌尤山上的景云亭遥遥相望;凌云西岸古嘉州的城楼之角保持着昔日的雄姿;宁静的扑凤洲田园风味特浓,河心沙坝之畔的打渔船刻画得细腻入微。
格调
高远 境界幽微---
罗国玮
作者用“那有生命的线条和梦幻般的境界”向世人展示依崖而凿,俯视三江,头在山顶,白云缭绕,脚踏江边,经千年风霜而不朽的世界第一佛之庄严妙相。立轴水墨山水画《乐山大佛》格调高远,气象雄大,境界幽微,耐读耐品。
集中
展示“双遗产”美景--
-盛志中
盛志中笔下的乐山大佛以峨眉金顶日出的远景映衬沐浴在朝霞中的巍巍巨佛。画家犹如在高空鸟瞰凌云山,如诗如画的嘉州山水尽收眼底,他所描绘乐山大佛的侧身形貌很有立体感,显得更加伟岸。画家在传统国画勾、皴、点、染等技法的基础上,吸收西画色彩、透视等多种表现手法,着重刻划双目半睁半闭,俯视三江流水的慈祥佛貌,努力表现摩崖石刻的质感。
水墨
行天下,丹青写故乡---
何廷光
何廷光笔下的乐山大佛180cm×95cm,取名《紫气东来》,比喻祥瑞降临,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表达了乐山市民“求平安,得永福”的美好愿望。
随意
自然 温润喜人---
杜璞
作者以浓烈的色彩、狂放的笔触,通过对佛像头部的描绘,突显了乐山大佛神情庄重的安详美。画作“具有民族特色的个性风格,色彩响亮、笔法豪放、兼工带写、中西兼容、既有西画的写实功底和抽象表现的现代感,又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空灵意象之美”。
脚踏
三江 雄伟壮丽--
-孔维克
画家不仅以抒情的文字记录乐山大佛的山水之美,更是心有所感,胸有真情,主动地以喜悦的激情、豪迈的气魄,精心构思,运用点睛神笔刻画充满人文情怀的大佛神韵,使出生花妙笔描绘汉嘉山水的秀色。
冬泳
健儿 水中拜
佛
---段先
根
于癸未年岁末参与保护母亲河冬泳活动之后,激情满怀地创作了一幅彩墨画《乐山大佛》,形象地展示了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乐山冬泳爱好者投入母亲河的怀抱,尽受大自然的恩泽,在三江合流处水中拜大佛,向佛祈祷安康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乐山市民“喜迎奥运,全民健身”的共同心愿。
因石
取势 依彩赋形---
陈礼忠
寿山石雕《创造》的色彩对比鲜明,主体形象凸显,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这件作品彰显了雕刻大师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在其创作中寄予的深厚情感。
巍巍
巨佛 笑迎宾客---
张中梁
张中梁笔下的乐山大佛依山面水,远望峨眉。临江之处的凹槽及陡峭的山崖旁,由人工开凿的九曲栈道是多么的险峻,它形象地展示1000多年前古代劳动人民修建弥勒石刻工程的浩大。
妙在
似与不似之间---
陆俨少
画家浓墨勾勒壁立于大江之畔的凌云九峰山岩及树丛,又以橘红色点染其上,展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秋图景。弥勒石刻座落在繁密的林木之中,仿佛一位大德高僧凝神静气,诵读经文。天梯般的栈道矗于佛身一侧,山岩最亮处,凌云寺的钟声隐约可闻。大佛脚下的急流之中,一只巨大的木船正越过险滩,船工们喊着川江号子,奋力划浆。站在船头,迎着河风吹拂,不畏艰险的青年画家陆俨少,好象在抓紧时间观察大佛,激情满怀地感叹世界第一佛的壮美。
关键词: